齊魯文化動漫工程、鄉村旅游輔導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山東大學在2017年踐行“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精神,針對山東文化資源豐富,但缺乏有效整合、轉化的現狀,推出了一系列“反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良策。
記者20日采訪獲悉,目前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正就“齊魯文化動漫工程”進行題材庫和公共網絡平臺的建設,已完成20個題材庫,輸出了9個電影策劃。該項工程旨在促成齊魯文化創意、文化資本與國內外一流技術團隊、生產團隊、營銷團隊的有效對接,促成由創意到產品,由產品到營銷、到消費的全方位落地。
“山東是文化大省,正在邁入文化強省行列,文化資源極其豐厚,但在創意轉化實現產業發展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管系主任邵明華對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形勢作出上述判斷。她認為,隨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地方這方面的需求會不斷增強,文化產業有著廣闊的服務空間。
據邵明華介紹,她還在牽頭推動一項山東大學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工程,目前已完成資源挖掘和創意轉化,只等對接企業落地。“希望這里能成為文化創意產品的孵化器”,她說。
除了極具潛力的文創產業,“新起之秀”鄉村旅游也成為山東大學著力助推的領域之一。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剛帶領學生在山東省內數十個村莊開展了零距離、零時差、零收費的鄉村旅游輔導工程。他們進村駐點、輔導農民業戶旅游經營和服務規范,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搞活當地經濟,實施精準扶貧。
據王德剛介紹,該項工程的實施效果已顯現,以淄博郝峪村為例,科學合理地發展鄉村旅游后,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3年的不足2000元(人民幣,下同),變為2017年的38000元,收入增長了19倍。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如今家喻戶曉的旅游品牌“好客山東”,也是王德剛曾參與其中的項目之一。對此,王德剛認為,“好客山東”的成功之處在于契合了山東人的文化特質,但拿出“金點子”并不算是真正對接了地方需求,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轉化”二字,拿出完整、成體系、能實施的應對措施或許才是山東文化強省建設一線最急需的東西。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鄭杰文及其團隊則忙于一項耗時約50年之久的“全球漢籍合璧工程”。與傳統意義上閉門書齋的工作模式不同,鄭杰文與同事為了摸清中華古文獻的“家底”,奔走于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等地。
鄭杰文說,這項工程于2017年4月正式啟動,未來五到十年,將對山東文化建設發揮至關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而完成這項工程,至少需要50年。
目前山東大學正在推進與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宋元漢籍珍本的數據庫合作,如果成功,全球漢籍合璧工程也將邁出重要的一步。(完)
?
相關鏈接:
山東沂南:生肖狗玩具生產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