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業:和互聯網最深度融合的產業?
有眾多網友稱,最早、最深度和互聯網融合的產業是電信詐騙業。
不少地方甚至出現受害人到銀行給騙子匯款,銀行員工勸阻被罵,呼叫警察求助,警察勸阻又被毆打的極端案例,凸顯騙術之高、中毒之深。
隔萬里重洋,卻對你了若指掌;雖從未謀面,也能為你量身設局。初中尚未畢業的街頭混混,定向行騙高校老師,有大學教授因此傾家蕩產。一條提示短信、一個陌生電話,背后則是層層包裝、環環相扣的“互聯網+”黑色產業鏈。
與你談情懷:騙子表演團隊從制片人到群眾演員一應俱全
電信互聯網詐騙已經成為一個高度專業化、產業化的行業,既有出資的幕后老板,又有雇用的制片人、導演、演員甚至群眾演員,還有網絡、電話線路維護技術員、取錢團伙、洗錢團伙等,也有人專門出售詐騙劇本和精準公民信息。
警方近日在北京一大型商務中心突擊抓捕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時,幾名剛剛入職的年輕人正在根據行騙劇本進行演練,而隔壁房間,話務員正按照角色分工,假扮成醫生、衛生部門官員等撥打電話欺騙老年人買保健品。這起大案涉案資金超億元,當天抓捕130余人。此案中,話務員角色分工明確,職能定位清晰:一線話務員談生活、談健康,二線話務員談人生、談情懷,三線話務員才開始騙。
2014年3月,鄭州一公司會計被從未謀面的犯罪分子在境外通過電話和QQ騙走了3866萬元。此案中,根據騙局進展,陸續有人以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警察、檢察官、檢察長等身份出場,利用病毒使這名會計的電腦黑屏,并以恢復系統為由,讓其將U盾插到電腦上操作,最終將其銀行卡內資金全部轉走。
今年9月3日,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在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公開審理一起詐騙案,作為入校新生的第一課。庭審開始前,半月談記者隨機采訪了10名旁聽的新入校學生,8人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被騙”,2人“感覺有可能會被騙”。庭審結束后,這些大學生沒有那么自信了,“騙術這么高,很難說不會被騙”。
不僅是大學生,受害人名單上還有大學校長、骨科醫生、財務總監、企業家、領導干部、包工頭、餐館老板、清潔工、模特、演員……
精準施騙:瞄準人性弱點,緊跟社會熱點
由于個人活動、交往、消費的范圍和領域日益擴大,很多人對一些行為是否發生沒有清晰或確定的記憶。電信互聯網犯罪分子早就瞄準了這個機會。
“扣了你一張銀行卡,涉嫌地下洗錢。”
如果接到這樣一個自稱是某銀行反洗錢中心的電話,假如你說:“不可能吧,我沒有干過這種事。不是我的卡吧?”
對方回答:“報一下你的身份證號,核實一下。”
假如你報出了身份證號,很快,對方回答:“核實完了,就是你。建議你迅速報警,我們這里有入住警察,我可以給你轉接過去。”
冒充的警察上場:“你確定不是你?你有沒有給別人或機構提供過身份證復印件……”
電話里,對方的口氣越來越硬,甚至開始帶有指責和道德審判的口氣,偶爾還冒出兩個臟字。這時,電話里的背景聲不大,但你肯定能夠聽清楚并猜測出是一片繁忙嘈雜的辦公室場景,這些背景聲或許是“王隊長,請你輸入調取監控視頻的口令”,或許是“通知轄區派出所民警,立即把他拘留了,別讓他跑了”。
隨著你“中毒”越來越深,假冒的檢察官、法官陸續登場,直到把你銀行卡里的錢騙完。
不少專業詐騙團隊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且聞名全國:廣西賓陽利用QQ詐騙,廣東電白冒充領導熟人詐騙,湖南雙峰PS照片詐騙,河北豐寧電話冒充黑社會詐騙,福建龍巖利用網絡購物詐騙,海南儋州機票改退簽詐騙,河南上蔡冒充軍人詐騙。
河南省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負責人劉彥東說:“從已偵破的案件看,許多詐騙團伙不斷總結詐騙劇本,跟進社會熱點,甚至粘合國家政策,加入最新元素,增強劇本的欺騙性。”
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不久,就出現了以發放二胎補貼為誘餌的騙局。針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房地產調控等,犯罪分子都設計了相關性很強的騙局。今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溝發生地震,不到12小時,網上就出現了冒充紅十字會賬號呼吁捐款的騙局。隨著共享單車數量不斷增多,冒充公司客服退還押金的騙局也已出現。
詐騙升級,反詐騙豈可滯后
目前,電信互聯網詐騙出現了新態勢:贓款開始向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詐騙案件與涉黃賭毒等罪惡案件交織明顯。
此前,犯罪分子主要通過銀行的自動取款機轉賬。去年12月1日起,銀行出臺新規:使用ATM轉賬,除本人同行賬戶實時到賬外,其他一律24小時后到賬。新規實施后,犯罪分子為了逃避打擊,迅速改變贓款轉移渠道至第三方支付平臺。今年1月至9月,河南省發生的虛假信息詐騙案中,詐騙分子要求受騙人通過第三方支付轉款的占55.19%,且比例仍在繼續上升。
河南省公安廳還發現,虛假信息詐騙案與黑惡犯罪、非法集資、洗錢等經濟犯罪,以及黃賭毒等丑惡犯罪勾連交織趨勢明顯。
“電信互聯網詐騙是典型的可防范案件。事后打擊,不如事前防范。”鄭州市公安局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主任郝銳介紹,為了提高群眾防詐騙意識,自己經常在高校課堂、中小學生家長會、鄭開馬拉松現場、高考網點、大企業等,宣傳防詐騙知識。
劉彥東幾乎窮盡河南所有宣傳陣地,發動群眾反電信互聯網詐騙。他帶領創建了反詐騙微信公號,不斷推送相關的信息;機場、高鐵站、地鐵口、銀行營業廳等都有宣傳標語,甚至老年人跳廣場舞的地方,劉彥東都想開辟一個陣地宣傳反詐騙知識。“我經常想,是不是也創作一首反詐神曲,或者請誰當反詐騙形象大使。”
大學生是最容易受騙的群體之一,被詐騙團伙定為“目標獵物”。河南省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經常組織反詐騙宣傳進高校活動,但大中專學生被騙案尤其是網上兼職為網店刷信譽被騙案依然居高不下。
河南省洛陽市公安局新型犯罪偵辦大隊民警杜鵬說,“難以理解的是,我們主動到高校辦防騙知識講座時,他們玩手機、打瞌睡;我們印刷的防騙知識傳單,轉身就被扔進垃圾箱。”(半月談記者秦亞洲李麗靜)
相關鏈接:
冒充客服詐騙近十萬元 儋州小伙三亞落網
調查:日本下半年詐騙網站案約達2萬起
南京警方破獲跨國租車詐騙案 百萬豪車只賣10多萬
當詐騙披上“投資”外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