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 12月21日,由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與北京睿信科聯合完成、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2017-2018年全球系統性風險A、B報告”在京發布。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主任方明表示,隨著全球化和金融化的發展,系統性風險日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
方明指出,全球系統性風險指數體系的研究,具有四方面實踐意義:
一是對于全球系統性風險監管而言,不管是各國際組織,還是各國宏觀審慎監管,都能提供一個可不斷優化發展的、實時的指數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目前全球系統性風險監管乏力、缺乏前瞻性和預測性的難題。
二是對于日益全球化的中國而言,既可以提升自己在全球系統性風險監控上的話語權,促進國際金融秩序的改革,也可以實時監測全球系統性風險和國內系統性風險,尤其是金融改革中的系統性風險,控制風險的爆發和傳染。
三是可以將全球系統性風險指數體系演變為全球定價標準,推動全球定價標準的變革,從而使中國在全球評級和風險評價中擁有全球一致標準的話語權。
四是可以將全球系統性風險指數體系演變為全球風險規避工作或保險工作,可在指數交易中規避全球系統性風險。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首席顧問曹遠征,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宗良,中國法制出版社副總編閆光永及眾多專家學者、各類金融機構人員與會。
與會專家們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全球風險無處不在,把握全球系統性風險,對于國家、企業、金融機構和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次建立了全球系統性風險、區域系統性風險、國別系統性風險和行業系統性風險的實時評分體系,在實踐應用中效果非常明顯。這項成果可以說是全球風險評估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提升中國在全球風險評分領域的話語權,也是西南財經大學創新智庫發展模式結出的碩果。
?
?
相關鏈接:
專家議中國防控金融風險:平衡監管與創新 形成良性互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