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已經審核了154家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其中,有條件通過56家,無條件通過88家,被否10家,通過率為93.5%。
這一通過率,較2016年小幅上升。統計顯示,2016年并購重組委審核了272家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其中,有條件通過120家,無條件通過129家,被否23家,通過率為91.5%。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員崔曉楠表示,對比發現并購重組否決率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一是上會企業整體數量在年內出現了大幅回落。“重大資產重組、再融資和減持等各項新規的陸續出臺及施行,導致之前瘋狂的并購大潮有所降溫。”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并購重組審核的前端監管不斷加碼。崔曉楠表示,回顧此前過會的重組,很多案例在歷經了多次方案的修改之后才得以通過。并購重組委尤其是對配套資金募集、標的資產持續盈利能力等監管最為審慎。
“近兩個月并購重組通過率的回暖并不意味著并購重組審核尺度的放松,而是因為標的質量越來越優良。” 崔曉楠稱。
天風證券分析師陸韻婷表示,現在上市公司將并購重點從概念并購轉移至產業整合式并購上,部分不合格標的知難而退,使得留下來的重組并購案例質量普遍較高,過會率也因此較高。
事實上,自去年9月份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后,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終止的案例也大幅增加。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近期,A股并購重組項目終止的數量較前幾個月明顯增多,且其中大部分項目來自企業主動終止,這與加強監管的政策調控不無關系。
業內人士表示,強監管并不代表監管層有意打壓并購重組市場,而是有效減少并購重組的盲目性,以促進并購重組市場的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今的重組案例中,來自設備制造、機械等制造產業的案例,遠超過去平均水平,特別是鋼鐵、煤炭、水泥、化工等行業都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越來越多的高端設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通過并購重組進入上市公司。
究其原因,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慕頔認為,這一方面來源于新興產業對高端設備的并購需求,另一方面新興產業通過國企改制來緩解產能過剩。同時,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并購重組規范性要求,凈化市場環境的積極效果也逐步展現出來,并購重組市場呈現出新格局。
展望2018年,業界普遍看好并購市場。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2018年行業集中度將提升,在互聯網及其基礎設施的高速發展下,將帶來新的并購潮和一輪產業集中度提升的潮流。
?
相關鏈接:
紐約潮牌Off-White意欲擴大版圖 擬收購Alanui股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