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操控舊款手機變慢,剝奪了用戶的基礎選擇權,也侵犯了他們的財產權。
近日,有研究人員在網上指控蘋果公司故意限制老款iPhone運行速度,“迫使”用戶購買最新版,引起了網友共鳴。對此,當地時間12月20日,蘋果公司發布官方聲明,承認限制了老iPhone處理器性能。
蘋果在聲明中稱,的確限制了舊機型的性能,但這個功能的存在是為了防止老舊機型意外關機,從而延長舊機器的使用壽命。同時,此項功能2016年才正式應用在iPhone6、6s和iPhoneSE上,如今范圍擴大到了iPhone7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套措辭里,蘋果為手機變慢給出的定義是“功能”而非“BUG”。
這背后的邏輯是,在手機電池老化的情況下,全速運轉很可能會導致手機意外關機,或者續航能力不足,而為了避免這兩種意外,蘋果替用戶設計了一個“更慢”的功能來保證手機的運行。
這是一個足以自圓其說的說辭,但壓根無法解除大家對實質結果的擔憂。因為在這套邏輯里,用戶被剝奪了基礎的選擇權,財產權也被侵犯。
面對電池老化可能導致的種種意外,用戶需要的是做出一種選擇:是保證手機續航能力,還是保證手機的運行速度。
這兩種選擇背后則是兩種消費行為,一種是換新型號的手機,另一種,則是可以選擇更換新的電池。顯然,對于蘋果來說,前一種消費行為更有商業價值。
關于這套導致手機變慢的“功能”,蘋果并未給用戶以基本的通知或者“選擇”,僅僅是在新系統的升級說明中,以“性能改進”的提法來一概而過。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消費者連“二選一”的可能都沒有。面對著越來越慢的手機,所有人都會被引領到另一條路:為蘋果每年的新品買單。
IT行業有一個經典的安迪比爾定律,其中,安迪指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比爾指微軟前任CEO比爾·蓋茨,原文說的是,“安迪提供什么,比爾拿走什么”,意思是,硬件所提高的性能,很快就會被軟件消耗掉。這正是科技產品逼迫消費者和廠商不斷更新換代的基礎。
這意味著,以為買一件質量過硬的科技產品就能夠安然使用五六年的想法早已過時了。蘋果是否使用這樣的小伎倆,對于最終的結果影響不會太大:無非是消費者一年換一次手機,還是一年半換一次手機。
為了這微小的“時間紅利”和“替消費者著想”,就面臨了一次嚴重的道德指控,蘋果公司的確不夠精明。
在這樣一個節點,“計劃報廢”(即工業上的一種策略,有意為產品設計有限的使用壽命,令產品在一定時間后報廢)這個工業革命時代的術語再次出現,倒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
“計劃報廢”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末尾。在這個時期,大型企業崛起成為新的權力集團,引發了公眾對權力的擔憂和質疑。
說到底,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革命的尾巴上,科技和互聯網公司憑借著技術和大數據,在看似合理的程序之下,潛藏著對用戶選擇權的剝奪。而同時,公眾對自由選擇和隱私權利也就越敏感。這已經不是謹慎措辭和耍小聰明就能輕易糊弄過關。
這對今天的科技巨頭無疑不乏啟示:對這些巨頭而言,需要牢記的是,縱觀人類商業史,侵犯、得罪和剝奪用戶的企業,其權勢多半無法長久。封閉且傲慢的蘋果如今就因此得咎,顯然也該醒醒了。(胡涵)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