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江西鄱陽湖四頭江豚跨省外遷 。傅建斌 攝
農業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漁業執法監管有關情況。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介紹,2006年調查時,宣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江豚當時大約有1800多左右,2012年調查時江豚只有1040頭,按照2006年到2012年的年均下降速率是13%,今年啟動了江豚種群調查,干流已經完成,兩湖的調查正在進行當中。
會上有記者問: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要加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可否介紹一下今年農業部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
張顯良介紹,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多樣性和水生生態衰退是連續幾十年持續發展的事情。現在多數長江的特有物種都面臨資源下降的危險。現在的長江捕撈狀況是漁民越捕越窮,生態越捕越糟,資源越捕越少。出于對資源的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恢復以及對漁民生產生活的關心,保護區和長江流域開展禁捕是勢在必行的一項工作。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這是保護的第一步。
張顯良指出,水生生物保護區,涉及到長江流域的天然水面接近三分之一,涉及到漁民接近60%,數量非常大。農業部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從年初布置各省市提報方案,調查漁民數據,制定禁捕措施。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長江流域整理出來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上個月已經率先將全面禁捕的332個保護區在社會上全面公告,從2018年1月1號起,這些保護區將率先逐步施行全面禁捕。
張顯良提到,與此同時,長江流域的涉水工程數量非常巨大。截至目前,今年收到涉水工程專題評價報告113個,目前我們評審了92個,下達批復58個。這類工程開展的補償措施中涉及資金2.79億元。另外,今年農業部會合環保部、水利部等7部委,對長江的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涉保護區的工程進行了專項清查,對巡查中措施不到位、認識不到位、管理措施不規范、補償措施不力的進行了整改,同時沿江漁業主管部門對以往的涉水工程也進行了普查,對以往存在的長江流域的港口、岸線,特別是小碼頭、采石場、堆場進行了全面清理。對一些違反保護區相關規定的工程制定了整改措施,也進行了行政處罰,涉及的案件還是比較多的,對一些違規比較嚴重的案件目前正在立案調查、取證查處當中。
還有記者關心:針對長江珍稀瀕危物種采取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指出,2017年農業部全面抓好中華鱘、江豚等典型代表生物的保護,抓好珍稀魚類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制定了長江的江豚和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配合環保部和發改委制定了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的生態保護規劃,規劃以水生生物為主的多樣性保護。同時為了凝聚社會力量,成立了中華鱘和江豚保護聯盟。
趙依民介紹,今年還實行了更為嚴格的長江禁漁期制度,推動以水生生物保護區為主的長江流域漁民的全面退捕,積極采取生態調度、江湖連通、灌江納苗、增殖放流和生態修復的手段對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采取有計劃、有條件的生態修復,遏制水生生態的惡化局面。另一方面,我們對長江的珍稀特有物種采取遷地保護的計劃,在長江流域最近兩三年持續開展了江豚的遷地保護,在湖北的何王廟,安徽的西江以及湖北的天鵝州建立了三個保護區,目前這三個保護區陸陸續續遷了幾十頭豚,保有量接近100頭,這三個保護區遷入的豚都有幼豚出生,同時我們對現有的保護地采取就地保護的措施,加強保護。
趙依民指出,現在長江流域有江豚的保護區8個,國家級的保護區比較少,有中華鱘的保護區有2個,沒有國家級的。今年加大了對保護區的建設,同時推動提高保護區的等級。目前江豚還是二類保護動物,農業部為了加強江豚的保護,2014年專門下文要求江豚的保護按照一類保護來對待。
?
?
相關鏈接:
長江江豚科考時隔5年再啟動 今年發現21頭江豚死亡
從47到0! 采砂致鄱陽湖保護區江豚不可逆的傷害
科考隊稱拍到兩頭疑似白鱀豚正鑒定 專家:實為江豚
難得一見!南京長江中江豚與鳥爭吃魚獲勝(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