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村里還是連自行車都難走的‘毛毛路’,到明年初將全部硬化完。到那時,村里的‘卡脖子’將徹底打通。”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長坪村村支部書記黃俊碧說。
長坪村是深度貧困村,目前還有198戶貧困戶。全村19個村民組呈扇形分布,村民居住分散,有的村民趕到村委會駐地,步行要一小時以上。
“以前去鎮上趕集,天不亮就得出門,趕完集回到家,天都黑了。”黃俊碧回憶說,村里的竹林面積約占全村面積的70%,受制于交通條件,豐富的資源一直變不了錢,村民們曾長期受窮。
為加快脫貧進程,2014年起,當地黨委政府出資為長坪村硬化道路,逐漸改善群眾出行條件。隨著交通改善,在相關部門支持下,村兩委決定因地制宜做大做強竹筍產業,建起了竹筍加工廠。
如今,村里的竹筍加工廠正逐漸發展壯大。“通過電商平臺賣干筍,每斤80元,全部真空包裝,還有禮品盒。”長坪村村委會副主任黃貴才說,現在產品還遠銷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據了解,2017年村里的竹筍加工廠收益超過10萬元。村民上山采筍以每斤1.8元賣給加工廠,每天有上百元的收入。在加工廠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月工資也有2000元左右。“明年,我們還將擴大規模,吸引更多貧困戶通過就業脫貧。”黃俊碧說。
長坪村交通條件改善帶動產業發展,進而加快脫貧的故事,是貴州脫貧攻堅“四場硬仗”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貴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先后組織開展了春季攻勢、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勢,部署實施了以農村公路“組組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形成了前后關聯、主題鮮明的“組合拳”,脫貧攻堅再戰告捷。
記者從26日召開的貴州省脫貧攻堅表彰暨秋季攻勢總結會上了解到,按照“搬不了就通、通不了就搬”的原則,貴州多方籌資485億元,啟動實施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4.02萬公里,年底前可完成2.5萬公里,實現12276個30戶以上村民組通硬化路。在全國率先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省級統貸統還機制,強化搬遷群眾后續扶持,截至11月底,2016年搬遷項目全面建成并入住44.8萬人,2017年計劃搬遷76萬人,目前已建成搬遷住房12.51萬套。
同時,貴州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扶貧結合起來,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重點發展特色產業,新增蔬菜食用菌106.9萬畝、中藥材23.5萬畝、家禽1554萬羽,覆蓋帶動60萬戶200多萬貧困人口。建成“貴農網”農村電商服務站點7490個,全面鋪開“校農結合”定向采購農產品工作。
貴州還全面實行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無障礙入學,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培訓農村貧困勞動力21.6萬人;創新建立農村貧困人口“四重醫療保障”政策,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探索開展農村貧困人口先診療后付費制度,將36種疾病納入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醫療救助范圍;啟動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動計劃,完成2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
?
相關鏈接:
“地退水進 人退鳥進” 貴州草海擦亮“高原明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