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禾溪村全景圖。 蕭欣斌 攝
福建寧德市周寧縣純池鎮桃園村系革命老區村,共327戶1589人。該村地處偏僻,以往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生產所需的化肥、農藥和生活日用品等物資,都要靠村民肩挑手提進出村子。
而如今,走進桃園村,只見村道寬敞整潔,房前桃枝搖曳,村民安居樂業,一派世外桃源風光,貧困村的生活正在悄然改變。
公路通車 產品銷售量價齊升
“過去路況差,商販很少來村里,農產品收購價都很低。”村民許陳強說,比如村里的錐栗個大飽滿、味道香甜,可是每公斤收購價卻要比其他地方低2元錢;“福云6號”茶青,低的時候一公斤只有6毛多,還不夠采摘成本。
2014年4月,福建省外事辦派駐桃園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許茂林上任后,將修路作為扶貧工作的首要抓手,多方籌措1000余萬元,于當年國慶節開工建設國坪線公路。該公路起點在桃園村,終點在周寧與壽寧兩縣交界處,全長5.3公里,6.5米寬。
公路通車后,村民出行方便了,村里農產品銷售也出現量價齊升的好勢頭。
桃園村村民主任林商章稱,村里有3000多畝錐栗,平均畝產1500多公斤,每公斤收購價在12元左右,去年僅此一項就讓村民增收700多萬元;今年的“明前茶”茶青也賣出了每公斤36元的好價錢。
圖為三村村民抱團發展村集體經濟。 吳仙友 攝
黨建扶貧 3村聯合發展產業
公路通了,可又出現了新問題。桃園村處于湫溪上游,桃坑村在湫溪中游,禾溪村在湫溪下游,3個村都種植高山錐栗、茶樹等,茶葉品種也類似。公路通了,3個村的農產品價格競爭更趨激烈,相互壓價現象嚴重,使得群眾收益打了折扣。
許茂林決定牽頭籌組湫溪黨總支,破除3個村各自為政的局面,集中人力物力做大項目體量、做強產業支撐、做優共同環境。
2015年,在周寧縣委組織部的引導下,桃園、桃坑和禾溪3個村的黨支部,按照“三變三不變一統籌”(改變組織機構,不變行政區域;改變干部職責,不變干部職數;改變資源資產,不變債權債務)的原則成立湫溪黨總支,許茂林擔任首任書記。
純池鎮黨委書記鄭仙紹表示,湫溪黨總支成立后,客觀上促成3個村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集中對村域環境衛生進行整治;且依托各自優勢產業,更加注重經濟合作,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還能形成政策紅利疊加的效果。
精準規劃 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
走進桃園村紅茶廠,只見機器旁工人們正在緊張操作。“現在除了加工自己生產的茶葉外,很多收購商也來找我們幫忙加工茶葉。”茶廠老板林柳揚說,今年3月以來,光代加工茶葉就收入5萬多元。
湫溪黨總支經過調研,制定出三村產業發展重點抓“兩大”(茶葉、錐栗)、合理顧“三小”(水稻、馬鈴薯、干貨)的規劃,并邀請專家指導村民加工技術。
林柳揚稱,通過學習,廠里制茶技術大幅提高,加工的茶葉價格從一公斤160元升至300元左右,年收益增加80多萬元。
桃坑村村支書徐殷宗稱,黨總支根據各村優勢,制定出差異化發展戰略,桃園茶廠主要制作紅茶,桃坑茶廠主要加工綠茶,禾溪村主要負責提供茶青,這樣分工,3個村實現了聯合發展。
湫溪黨總支還采取“支部+產業+農戶”等形式,在3個村產業鏈條上建立黨小組3個,引導村民創辦農業專業合作社5家。
在位于桃坑湫溪邊的水蜜桃種植基地,記者看見不少村民正在勞作,基地里溝垅整齊,不見雜草。基地負責人葉世順說,在黨總支帶領下,三村群眾在湫溪兩旁、房前屋后種植穆楊水蜜桃1萬多株,既美化了環境,村民們還多了一項收入。(完)
?
?
相關鏈接:
帶頭種玫瑰 三亞大茅村帶領貧困村民走致富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