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29日電(記者陳靜)實行分級診療、構建區域醫聯體……當下,中國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正在努力舉措完善就醫體系,讓患者獲得便利可及的醫療服務。但隨著中國社會加速老齡化,腫瘤等重大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社會醫療費用支出越來越龐大。害怕生重病、因病致貧是不少民眾擔心的話題。
資料圖 某保險公司的現場咨詢臺。中新社發 海牛 攝
如何減輕社會醫療保障的壓力,讓“重疾不重”,使民眾不再為患重病等擔憂,成為社會思考的話題。
剛剛獲評“2016年度中國經濟新聞人物”的重疾風險管理專家丁云生29日在此間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專業委員會委員,丁云生呼吁保險機構淡化逐利性,開展健康管理服務,讓人們以積極的心態看待重大疾病。
據悉,如今,高額的醫療衛生費用越來越成為中國社會的沉重負擔。丁云生說,政府支持的社會保障僅覆蓋了三成,商業醫療保險僅覆蓋了約2%。他表示,保險業進入中國已有很多年。近年來,包括醫療險、重大疾病險、護理險和失能險在內的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很快。2016年,中國醫療險總保費達1100億元人民幣(下同),重大疾病險總保費達1700億元。但是,因為健康險總保費起步基數較小,所以目前體量并不大。
據了解,目前,西方國家商業健康保險占衛生總費用的平均覆蓋率約為40%。
商業醫療保險緣何在中國“遇冷”?丁云生認為,此前保險業在中國粗獷的經營方式,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相關專業領域人才鮮少進入保險業。他坦言,在保險產品設計上,各保險公司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各自特色,無法滿足民眾不同層次的需求。
當下保險公司逐利性明顯問題,丁云生直言,保險公司管理者對績效的考核多著眼于眼前的短期利益,以“保費”多少為標準,而忽視了長期可良性循環的發展。
多年從事健康醫療保險產品設計、培訓重疾險銷售人才的丁云生對記者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商業醫療健康險太注重經濟利益,缺乏對健康管理問題的思考,因而健康管理服務缺失。不過,他透露,新的“健康險管理辦法”正在醞釀中,未來,健康管理或在中國保險產品中得以體現。此外,丁云生坦言,保險業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仍較缺乏,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據了解,丁云生曾是一名心臟外科醫生。他曾目睹了諸多病患因費用而不得不結束治療,或醫學常識缺乏導致貽誤最佳治療時機的不幸遭遇。由此,丁云生深深以為“離醫院越遠的地方越需要醫生”。丁云生說,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中堅力量日漸關注包括器官移植、癌癥等醫療問題。他表示,2016年健康險的保費同比2015年增長了近70%,大大高于GDP增長速度。
在丁云生看來,未來包括重疾險在內的商業健康險發展空間巨大。他特別指出,保險公司不應僅僅著眼于經濟效益,還應該承擔社會保障的責任。商業健康險種應該包含健康管理服務。學醫出身的丁云生告訴記者,以癌癥這種重大疾病為例,患了癌癥并不等于被判死刑。如果民眾對癌癥有正確認識,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話,癌癥將不再可怕。他指出,通過健康管理服務,民眾可對重大疾病有科學認識,以積極和陽光的心態來看待重大疾病。這是“重疾不重”的重要涵義。
同時,丁云生直言,保險公司應淡化其逐利性,重視對市場的培育。此外,民眾的理念亦需要引導,丁云生表示,民眾首先應該關注包括健康險在內的保障類險種,然后才是發揮保險的理財功能。(完)
?
?
相關鏈接:
“中醫藥健康服務全國行”系列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