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在手工縫制香包。閆峰 攝
“總書記是為千千萬萬奔小康的群眾‘捧場’”
“我是上海的,我要訂一萬個。”“我是廣西的,請你們無論如何也要先給發1000個過來,實在沒有,500個也行……”
從12日到現在,馬莊村王秀英香包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就沒閑著,在一夜之間,作為馬莊村的一項特色旅游產品,王秀英中藥香包“火”遍了大江南北,賣斷了貨。
作為江蘇省唯一的煤炭基地,在持續開采130余年后,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除了留給徐州一座資源枯竭城市外,還留給了徐州民眾多達30余萬畝的采煤塌陷地,大批村民因土地塌陷而失去了土地的同時,也失去了生活來源,王秀英所在的馬莊村就是其中之一。
顧客在精心挑選王秀英中藥香包。
與馬莊村一路之隔的潘安湖,以前是采煤塌陷區,經過始自2009年的治理改造后,現在是一個年接待游客超600萬人次的國家級的水利風景區和濕地公園,以王秀英為代表的馬莊村2300余口人,依靠著這個變廢為寶的人工湖,換了種活法兒,從農民“變身”成為旅游從業人員,做起了鄉村旅游,其中就包括王秀英的中藥香包產業。
馬莊村作為民俗古村徹底融入濕地公園。王秀英從10歲開始學會的縫制香包的特長也有了用武之地,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產品。“這里面有專家配制的三十多味中草藥,無論是掛在屋里,還是戴在身上,都能起著驅蟲防病、強身健體的作用。”王秀英說,老百姓生活無憂了,追求的就是一個身體健康,快快樂樂,這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依靠著鄉村旅游,馬莊村提前完成了小康目標,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8萬元。馬莊村黨支部書記孟國棟告訴記者,2016年,僅王秀英香包就賣出了30多萬件,收入600多萬元,帶動了全村200余人就業,從業者人均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
“從表面上看習總書記是給王秀英香包‘捧場’,其實是總書記在為致富奔小康路上的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捧場’。”村黨委書記孟國棟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