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可以用手機方便購票。 陳悅 攝
就要迎來2018年之際,31日上午10時,廈門地鐵1號線正式“開門迎客”,僅僅1個小時,就發行19列次,迎接體驗民眾24606人次,平均每列都近乎達到1400人的額定載客量。廈門民眾以頗高的熱情,迎接這座城市“地鐵時代”的來臨。
2014年4月全面開工建設的廈門地鐵1號線,全長30.3公里,共設24個站點,沿途串聯中山路、集美學村等廈門知名景點,更有一段獨特的“海景地鐵”。
集美學村站具嘉庚風格,和集美學村融為一體。 陳悅攝
還在今年10月體驗式運行時,廈門地鐵就以高顏值令人驚艷。據記者今天觀察,“海景路段”、美麗的閩南元素以及態度親和的服務,都是廈門地鐵“高顏值”的體現。
當廈門地鐵從經過高崎站之后,記者看到,大部分旅客都把目光投向窗外,并舉起手機相機準備拍照,不一會,地鐵“躍出”地面,在高架上跨海駛向集美學村,窗外碧藍的海水海波蕩漾,景致迷人。
地鐵發行頗具閩南元素套票。 陳悅 攝
今年71歲的林阿伯,從小在廈門生長,他一邊用手機拍照一邊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就喜歡在集美海堤上騎自行車,邊騎邊欣賞風景,后來因工作關系經常乘坐公交車過海,也體驗過乘坐廈門BRT快速公交看海景,如今在地鐵上又能觀賞海景,“一道海景,見證廈門城市交通翻天覆地變化”。
列車跨海之后,駛入集美學村站,這是廈門地鐵1號線24個車站中,唯一的高架站。車站頗富閩南建筑風韻和嘉庚建筑元素,和周邊集美學村建筑融為一體。據介紹,這里周邊原來是集美火車站,后來逐漸停用。今次借地鐵1號線建設機遇,這里不但重煥光彩,還打造火車主題街心公園。
廈門地鐵的閩南風貌貫穿地鐵全線:地鐵站的入口處大多采用紅磚燕尾脊頂蓋;地鐵員工制服的款式同樣是融入古厝的流線條和色調;地鐵開通首日發行的套票上,也裝點著閩南古厝、鼓浪嶼等風光。在地鐵車廂內,記者注意到還張貼著閩南語單詞“小貼士”,一位外地來的游客笑言,坐一趟地鐵,可以學會好幾句閩南語常用詞。
廈門地鐵的高顏值,還體現在其工作人員態度親和的服務上。記者看到,在自動售票機前,在閘口處,都有工作人員或志愿者引導民眾,幫助他們答疑解惑。站務員王相君告訴記者,其實除了面對乘客的笑容和服務,在不為乘客所見的背后,站務員們還要付出很多辛勞,比如為了讓乘客購票順暢,每天凌晨5點前,站務員們就要完成補幣補票的工作。
民眾紛紛拍攝海景。 陳悅 攝
“95后”司機黃錚也告訴記者,此前他已經過了4年嚴格的培訓,以為乘客提供最安全的乘車環境。黃錚說,當駕駛地鐵經過“海景路段”時,聽到乘客紛紛為美景驚嘆,他感覺特別自豪和快樂。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海波告訴記者,目前廈門軌道集團共有2000多位員工,此前都經過嚴格培訓,并被分批送往國內地鐵較為成熟的城市進行觀摩和實操演練,加以廈門地鐵信號系統也是采用最先進的信號系統和駕駛模式,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希望能以全方位手段保障民眾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
廈門市官方透露,到2020年,廈門地鐵2、3、4號線有望逐步開通,6號線也在積極進行中,廈門將全面邁入“地鐵時代”。(陳悅李玲)
?
?
相關鏈接:
武漢地鐵全線可無現金購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