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村戲》的主演是河北農村的一個戲班子。
主要演員來自一個農村戲班子、全片都是河北井陘方言、故事背景設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這部沒有任何時下熱門元素的電影《村戲》,卻因極富表現力的視聽語言和天然精湛的表演,獲得金雞獎、金馬獎等多個大獎提名,被許多影迷譽為“今年最期待的華語電影”。該片即將通過眾籌觀影的方式,在全國開展“百城點映”。
三年前,該片導演鄭大圣讀到河北作家賈大山的“夢莊記事”系列小說,立刻被書中對人性的體察、行文的幽默所打動,“隔幾天又想回去翻翻”。因為久久不能忘懷,他便起了改編成電影的念頭。該片最終呈現出來的劇情,根據賈大山的《村戲》《花生》《老路》等短篇小說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夕,一個北方村莊的村民們為春節排演一出村戲,排戲過程中,逐漸牽扯出村里最好的“九畝半”地承包給誰、要不要把村里的“瘋子”送進精神病院等問題。
鄭大圣出身電影世家,外祖父是戲劇家黃佐臨,母親是第四代導演黃蜀芹,家學淵源深厚。他此前多拍攝電視電影,題材以歷史人文為主,比如《王勃之死》《古玩》《阿桃》等,投資均不超過150萬元。《村戲》是他第一次“正常”拍一次電影,“可以循著電影本來的面目,該怎么做就怎么做,該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通過該片,他希望能夠反思歷史、探討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
片中主要演員都來自一個農村戲班子,在電影中,他們身處本土本鄉,與自己的鄉鄰一起,用自己的方言,用自己平時唱的山西梆子,奉獻了一場人物與場景、故事水乳交融的精彩表演。鄭大圣透露,起用非職業電影演員,是他一開始就有的計劃,“因為我們的演員和明星是不可能來演農民的,尤其是三四十年前的農民。”為找到合適的演員,劇組跑遍了整個河北,最后在井陘找到了這個戲班子。他們平時在太行山公路邊上的各個村子里巡演,又沒有完全脫離農村生活,農忙或者沒有人約戲時,還得回家幫忙收割。鄭大圣當時預言,這些演員將給他帶來驚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