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藍天,讓市民少了很多“會呼吸的痛”。(本報記者 趙曉明 攝)
防霾口罩“失寵記”
□本報記者 焦小超
防霧霾口罩“失寵”了!
張新的車里還放著2016年買的口罩,不過這個冬天一次也沒有戴過。他是一名醫藥行業從業者,濟南的連鎖藥店都跑過無數遍。
一只小小的口罩,為何讓他體會到了“過山車”般的行情?
“斷貨王”賣不動了
在張新的記憶里,2015年是防霧霾口罩賣得最火的一年。突然間,這個單品就成了爆款,恨不得每天都戴上幾個?!澳莻€時候,藥店里防霾口罩經常賣斷貨!”2015年,PM2.5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而關于它的危害也是深入人心。于是,連鎖藥店的門店入口貨架就成了防霾口罩的地盤。
濟南一家連鎖藥店的泉城路店,2015年和2016年防霾口罩每年都賣出了三四萬個。當然,這是大店的銷量,即使是小店一年賣個一兩千個也沒有問題。尤其在2015年,防霾口罩基本都是幾十個、上百個地往外賣,或者是家庭式的團購,或者是單位性質的團購。
也是在2015年,防霾口罩的熱度被炒起來后,價格開始跟著節節攀升。張新記得,2015年,一個3M的口罩也就是十七八元,而2016年冬天就到了三四十元,甚至還有八九十元、上百元一個的口罩?!按蠹屹I起防霾口罩來,一點都不心疼錢,可能都覺得越貴的效果越好吧!”
所以,2017年夏天,連鎖藥店們就開始和廠家對接了,提前囤一些防霾口罩,以免冬天賣時出現斷貨情況。張新很熟悉的一家藥店,這個冬天就先囤了500個防霾口罩,不過,冬天快過了一半了,連20個都沒賣出去。即使是泉城路附近的藥店所售口罩數量也才三位數,跟往年根本沒法比。
“入冬之后,濟南經常都是藍天白云的,只有最近幾天才有了霧霾,沒霧霾誰還戴防霾口罩呢?”桿石橋附近一家藥店的工作人員直言。記者走訪注意到,濟南多家超市的防霾口罩品牌也比過去精簡了,價格方面也有小幅下降。“這個冬天,口罩整體賣得一般?!庇谐泄ぷ魅藛T表示。
濟企主動減產量
流通渠道賣得一般,廠家感受最為真切。“2017年,我們就有1萬套的存量,滿足老客戶的基本需求就行了,現在還剩了幾千套沒出手?!鄙綎|山大天維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總經理孫虎告訴記者,“2016年公司做了幾萬套防霾口罩,主要面向團購客戶?!?/p>
2016年防霾口罩受寵的時候,孫虎就對這個單品定了個調子——2017年不要做太多?!拔覀兛吹?,連小米都開始做防霧霾口罩了,如果不是有特別的優勢,那就別再扎堆了!”在他看來,防霾口罩本身就是應景的東西,不具有太大的增長性。事實證明,孫虎的判斷正合時勢。
記者了解到,濟南防霾口罩生產企業并不多。除了孫虎所在公司之外,圣泉集團也推出了康烯圣養石墨烯防霾口罩,還有山大膠體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防PM2.5口罩等。不過,防霾口罩對這些企業來說,都只是業務組成的很小一部分。不過,濟南防霧霾口罩的經銷商卻不少,但多是一些不大的公司。
放眼全國,3M和霍尼韋爾在民用口罩市場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這兩家企業,并不愿透露防霾口罩的銷售情況,都強調民用口罩只是公司諸多業務之一。在3M的天貓官方旗艦店中,賣得最好的一款防霾口罩月銷量剛突破兩萬筆,還有的月銷量才9筆?;裟犴f爾天貓旗艦店賣得最好的一款,月銷量只有3600多筆。
雖然身處其中,但孫虎對防霾口罩未來市場并不看好?!办F霾經濟的特點就是短期內爆發,隨著環境變化會迅速調整,隨著環境的改善,人們對防霾產品的熱情也會趨于冷靜。”在他看來,防霾口罩的增長性比空氣凈化器就差很多,很難再重現過去兩年的盛況,市場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小。
沒霧霾時想不起來戴
的確,有霧霾時是剛需,沒霧霾時是雞肋。張新的同學劉超就對防霾口罩很是嫌棄。“不知道是口罩的繩子太短,還是我的臉大,去年換了好幾個牌子的口罩,都覺得勒得耳朵疼。雖然有呼吸氣閥,還是覺得有點呼吸不暢。”在2016年底,劉超買了好幾十個防霾口罩,但總有點象征性戴戴的感覺。
劉超在室外的時間基本就是上下班的路上,而且還開車,暴露在外的時間并不多。2016年年底的一天,晚上加完班,他一出辦公樓還以為自己跌入了“仙境”,霧霾嚴重到看不到紅綠燈,他頓覺這霧霾不得不防了。于是,就去藥店一下子就買了十個防霾口罩?!跋肫饋砭痛鳎氩黄饋砭筒淮?,圖個心理安慰吧!”
劉超問過自己的醫生朋友,有的明確表示霧霾再重也不會佩戴口罩。合格的N95口罩過濾效果能達到95%,這對于阻隔PM2.5進入下呼吸道是沒有問題的。理論上說,口罩的防護材料越密閉,阻擋顆粒物的效果越好。但口罩密閉性能越好,缺氧的可能性也越大,劉超戴防霾口罩時間長了就出現過頭暈的癥狀。
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他們基本也都是有明顯霧霾時才會戴防霾口罩?!斑@么多種牌子的防霾口罩,價格差別還這么大,誰知道到底能不能防霾呢?”劉超一直對防霾口罩持懷疑態度。確實,這兩年關于防霾口罩不防霾的消息并不少見,還有的直接換個LOGO冒充3M口罩。
告別“會呼吸的痛”
實際上,防霾口罩從2012年冬天開始,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宣稱“PM2.5防護”“隔離粉塵”“防霾”等各種防護功能。到了2015年,終于成了炙手可熱的脫銷品。而眾多紡織企業也盯上了霧霾經濟,紛紛涉足生產防霾口罩,市場上每只口罩的價格從1元到上百元不等。
“就在這兩年時間,不少防霾口罩企業,還有防霾紗窗公司都賺了不少!”孫虎直言。數據顯示,2016年12月16日至20日,5天時間,京東商城就售出1500多萬只口罩,同比增超380%。記者統計發現,單是天貓上在售的防霧霾口罩品牌就接近200個,京東商城在售防霧霾口罩近250個品牌。這也應了孫虎當初的判斷,這兩年行業扎堆出現了好多品牌,或者是跨界的企業,或者是相關的企業,都想從中覓得商機。所以,防霾口罩在很多企業里,都只是一個很小的品類。
因為防霾口罩在各項抽檢中經常出現問題,所以2016年11月,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才終于正式實施了。雖然解決了防霾口罩的標準問題,但假貨泛濫也是個“硬傷”,劉超們對防霾口罩的不信任還是沒有化解。
好在,這個冬天,劉超已經不用戴防霾口罩了,濟南的“治霾攻堅戰”顯然很有成效,2017年前11個月濟南“藍天白云”天數增加了四成。他笑道:“希望以后都不用再體驗‘會呼吸的痛’了!”
?
?
相關鏈接:
防霾口罩調查:北方藍天變多 經銷商虧本出貨沒人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