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雪映襯下的延慶區井莊鎮三司村安靜美麗
昨日凌晨,延慶海坨山以及門頭溝、房山的部分地區出現了弱降雪,但是此次降雪仍未達到初雪的標準,本市已連續77天未出現有效降水。氣象專家表示,自去年11月以來水汽條件不足以使北京形成大范圍降雪。
昨日的降雪未達初雪標準
1月6日夜間,北京上空出現了有利于降雪的氣象條件。昨日凌晨3時15分左右,延慶海坨山開始飄落雪花,最初是小雪晶,隨后漸漸加大。與此同時,門頭溝、房山的部分地區也出現了弱降雪。
昨天白天,陰云密布之下,西部、北部高海拔地區持續出現零星小雪或小雪天氣,根據市氣象臺7日2時至14時的累積降水量統計,西北部地區和西南部地區平均為0.1毫米,最大出現在房山區的蒲洼,為0.9毫米,而城區則再次與降雪完美錯過。
此次零星小雪并不能稱之為北京的初雪。按照北京地區初雪日定義,北京地區初雪日是指北京市域內第一次出現較大范圍降雪過程的日期,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的第一個降雪日定義為該年北京地區的初雪日:全市20個人工站中多于10個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城區5站(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觀象臺)均觀測到有降雪現象,或城區5站中的3個或以上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且至少一個站點降雪量≥0.1毫米。此次降雪仍未達到北京地區初雪標準。
為何今冬一直“貧雪”?
實際上,今冬北京一直處于“貧雪”的狀態,自去年10月29日京城入冬以來,本市已經有兩個多月與降雪無緣。若是加上入冬之前的日子,從2017年10月23日至昨日,北京已經連續77天沒有出現有效降水。
氣象專家表示,一般而言,形成降雪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降水系統;二是要有較為充足的水汽;三是冷空氣。簡言之,當冷空氣與暖濕氣流帶來的水汽交匯,且氣溫下降到一定的溫度,就能形成降雪。2017年11月以來,北京以西北氣流為主,同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明顯偏西,不利于暖濕空氣輸送,水汽條件不足以使北京形成大范圍降雪。
從南郊觀象臺的監測數據來看,北京冬季12月和1月的降水本來就偏少,“貧雪”是常態。監測數據顯示,南郊觀象臺12月份常年平均降水量為2毫米,近十年(2007年-2016年)為1.5毫米,去年降水記錄為0,但這并非偶發事件,從近十年數據來看,其中有5年的12月均無降水記錄;而1月份近十年的平均降水更少,只有1.4毫米。
至今未降雪是否有異常?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北京常年初雪日雖然為11月29日,但每年初雪日期相差很大。根據1954年以來的統計,北京最早的初雪發生在10月下旬,最晚的初雪一直推到了來年的2月上旬,相差有上百天之多。21世紀以來,初雪僅在2004年準時到來;來得最早的是2009年的初雪,11月1就提早到來;來得最晚的是2010年的初雪,來年2月10日才到。
氣象上,當出現雪、雨夾雪、冰粒、米雪等天氣時,都會記錄為一個降雪日。北京冬季的降雪日數并不多,年均降雪日數僅有14天。受氣候變暖的影響,近年來北京的降雪日數越來越少。1966年至1976年10年間年均降雪日數16天,而2007年至2016年10年的年均降雪日數則下降至10天。其中,降雪量級能達到大雪級別的降雪更是屈指可數。從氣象記錄來看,北京年均大雪日數僅有0.4天,大概每三年才能見到一場大雪。統計顯示,2月是北京大雪總日數最多的月份,1月和3月次之。(記者趙婷婷 攝影 陳浩)
鏈接
昨天夜里,新一股冷空氣已南下開始影響本市。預計本周大部分時間天氣以晴為主,前期將有較強的冷空氣活動。
北京市氣象臺已于昨天16時30分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受冷空氣影響,預計8日至9日本市將有四五級偏北風,陣風7級左右,風寒效應明顯。俗話說,“冷在三九”,受冷空氣影響,8日到11日本市氣溫較低,12日起氣溫將緩慢回升。預計本周最高氣溫在0℃至3℃間,最低氣溫在-9℃至-5℃間。(記者趙婷婷)
?
?
相關鏈接:
北京已連續56天無降水 年底前降雨雪可能性較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