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天放
昨日,中國人民大學發布《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持續高漲,近9成大學生考慮過創業,其中26%的大學生有強烈或較強的創業意愿,大學生創業主要聚焦“消費電商”“餐飲住宿”領域。記者注意到,“賺錢”并非大學生創業的第一驅動力,更多創業者是為了追求自由的工作生活方式。(1月7日《北京晚報》)
近些年,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呼聲似一浪高過一浪,類似“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吶喊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大學生創業”成了一個時髦熱詞,也使得眾多大學生對此趨之若鶩。誠然,大學生創業符合時代要求,對于培養大學生敢想、敢試、敢闖的氣質,無疑好處多多。很多人都明里暗里抱怨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差,想要親身不斷實踐,使自己今后更富有競爭力,那么創新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然而,大學生創業面臨著種種實際問題,創業的目的也可謂五花八門,有些是為了提高實際能力,有些是為了提高實踐能力,有些是為了積累經驗,而有些是為了增加學分、賺錢等。而無論出于何種動機,總有繞不開的殘酷現實就擺在前面,就像報道中提到的,資金和團隊,即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兩大主因。缺乏資金,創業就無法進行,而團隊能力問題又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
如今,對創業毫無經驗的大學生而言,想取得成功談何容易?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超低是常態,不少失敗的案例令人沮喪,也使不少大學生的創業激情變淡,而資金不足,依然是最大障礙。雖然調查稱近9成在校大學生想創業,但實際上,等到了想行動的時候,肯定會有更多的人放棄創業打算。
可見,不必過分炒作,或拿某些個別成功典型來說明,否則,很容易引起誤導。對大學生創業,一定要采取客觀、負責的態度,既要積極支持和扶持,又要冷靜以對。畢竟,并非所有大學生都適合創業,也并非所有大學生都能獲得資金的支持或組成高效的創新團隊。把大學生創業過分理想化、簡單化,都不合時宜,甚至有拉大旗扯虎皮之嫌。
不否認有能力超強且得到資金支持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在某些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但切不可盲目夸大,把個別當成普遍。如今,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那就是把大學生創業炒過了頭。創業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絕非隨隨便便成功。如今,不少大學都通過算學分來鼓勵創業,甚至有大學把就業辦公室改成了創業指導辦公室之類,表面上轟轟烈烈,而實際上成效不大。
創業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跑,絕非可進可退,要想創業,必須有巨大付出。大學生在校學習,主要是獲得專業知識,要是不顧自身能力盲目跟風,必將舍本求末。
國家現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種優惠政策出臺了不少。對大學生的優惠包括免息、低息貸款,或是場地、免租、提供扶持資金等。可是,學生畢竟是學生,哪怕是大學生,都不能在創業上盲目跟風。而學校對此要給予正確引導,一旦跑偏,就將給學生的學業乃至正常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客觀地講,目前大學生創業中有創新成分的極少,從報道中得知,創業僅集中在“消費電商”“餐飲住宿”上就證明。當然,這不能怪大學生,而是條件和本領所限。
由此,大學生千萬別在創業這道盛宴中迷失。創業不是一時的心虛來潮,也絕非投機取巧,而是要具備從資金、團隊到運作、經營等各種本領,如果沒有這些實力和能力,千萬別逞強。這并非反對大學生創業,而是想說,大學生在創業上一定要理性一些,如此才能逐漸在創業之路上越走越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