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續推進“氣水土”環境污染防治
今年元旦前夕,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綠色發展指數。其中,海南環境質量指數排名第1位,公眾滿意程度排名第3位,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6位。
海南是生態環境的“優等生”,但“優等生”也有煩惱。
在生態環境治理和整治環境突出問題上,海南不僅要持續做好大氣、水、土環境污染防治,更需要自我加壓和全面有效的防治措施。
留住更多的“藍天白云”
“截至2017年11月份,海南當年優良天數比例為98.2%,優級天數比例連續三年上升……”這些環境監測報告中的數字,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對‘榔煙’的整治,從2013年開始,我省采取多項整治措施,逐步清理取締傳統檳榔熏烤土爐。”據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陳玉南介紹,萬寧、瓊海、定安、屯昌、瓊中、陵水等6市縣已清理拆除了90%的檳榔熏烤小爐灶。
我省為檳榔產業卸下“煙熏妝”,不僅僅是簡單加快取締傳統熏烤土爐,更在加快推進檳榔產業加工轉型升級上下功夫,讓檳榔在市場上更“吃香”。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從來不是絕對相悖的。
為守住更多的藍天白云,需要靠全面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舉措——從2015年開始,我省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作為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控制目標以內,城市(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98%以上。
“多管齊下”提高水質達標率
治理大氣污染,重在關注細節。治理全省64個城鎮內河(湖)污染水體,也同樣需要“摳細節”。
2015年,我省出臺《海南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18年,治理范圍內河流段消除劣Ⅴ類水體,力爭達Ⅳ類及以上水質,實現城鎮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省城鎮內河(湖)水環境質量總體明顯改善。
治水要摳哪些細節?
“治理水污染,關鍵是堵源截流,不能從面上看,而是要深挖細查地底下,了解埋在底下的管網建設,要把污染源堵住截住,做好截污納管工作。如果沒有找準根源,那么水體污染問題將會持續、反復。”省水務廳城水處有關負責人李攀岳說。
此外,我省“多管齊下”治水的實招,還在于落實“河長制”。
“這上面的信息一目了然,這條河歸誰管現在我們心里也有數。”家住鳳翔濕地公園附近的市民黎莉,注意到公園美舍河岸邊有一塊藍底白字的告示牌,上面寫著“河長”的名字、聯系電話、治理目標等信息。
對治理負責人“亮身份”的做法,讓河湖水體治理工作得到更廣泛的監督。
因為種種有效的舉措,作為我省重點整治的64個城鎮內河(湖)污染水體之一,美舍河正在發生變化,水質越來越好。
據省生態環境保護廳水環境管理處負責人陳清波介紹,截至2017年12月,在我省開展治理的城鎮內河(湖)污染水體中,水質達標率從治理前的4.7%,已經提高到56.5%。
為土壤環境“把脈開方”
大氣好、水好,土壤也要好。對以優良生態環境質量著稱的海南來說,保有優良的土壤環境質量尤為重要。
去年,我省出臺《海南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下稱“土十條”),標志著我省相繼完成了治水、治氣、治土三大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塊“拼圖”。
治土的第一步,是為土壤做“體檢”。
據介紹,到今年年底,我省將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和污染程度;到2020年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摸清底數。
防治土壤污染,關鍵是預防。
在嚴控工礦污染方面,海南“土十條”提出嚴格審批涉重金屬新增項目,禁止新建落后產能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設項目;在農業污染防控方面,提出到202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5%,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在減少生活污染方面,倡導從源頭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建設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確保到2020年,鄉鎮和行政村轄區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于80%。
此外,我省還建立由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等19個成員單位組成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把脈開方”。
?
?
?
相關鏈接:
海南2020年每個市縣至少建成1所“省一級學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