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8日,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原來,僅有的3名兒科醫生因超負荷工作均已病倒。近一個月,該醫院每天每位兒科醫生接診至少60人,很晚才下班。(見1月9日《每日新報》)
兒科停診并非個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多家醫院都出現過兒科停診情況。表面上看,此次兒科停診與流感和輪狀病毒導致小兒就診量激增、醫生高負荷工作有關,但從深層次看,兒科停診再次暴露出兒科醫生短缺的痼疾。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兒童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與兒科醫護專業人員不足的現狀成為突出矛盾。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緣于兒科醫生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因素。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基礎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兒科醫生總數約為10萬人,卻要服務2.6億0歲至14歲兒童,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1名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缺口已經超過20萬。
為緩解需求,相關部門曾下發文件指出,醫院兒科不得停診拒診,“兒科醫務人員不足時,可以對高年資內科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充實兒科醫療力量。”但是,“兒科不夠內科湊”只是應急舉措,治標不治本。醫治“兒科停診”需開綜合藥方,從根本上解決兒科醫療服務供需矛盾。
首先,提高薪酬待遇,增強職業吸引力。在新一輪醫改中,應當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更加準確體現兒科醫生的勞動價值,并從進修深造、職稱晉升、獎金分配等方面采取傾斜政策,穩定兒科醫生隊伍。
其次,完善分級診療,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目前,我國只有53.2%的綜合性醫院有兒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兒科的僅占12.6%。
此外,加強科普宣傳,緩解兒科就診壓力。不少家長一遇到孩子發燒哭鬧,就抱著去醫院,在治療過程中也容易因常識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醫生產生矛盾。對此,有關部門要做好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宣傳,開通多渠道咨詢熱線,指導家長從容應對,不盲目扎堆醫院,就醫期間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