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小燕
據媒體報道,近日,在氣溫只有零下6攝氏度的河南開封,有人在美團外賣平臺上點了50份熱粥,備注上寫著:“餐不用送,麻煩將這些粥就近送給路邊除雪的環衛工人和那些正在送外賣的小哥?!苯拥接唵蔚拈_封休閑餐吧店長一看備注,又給這份訂單加了量。而接到這筆訂單的美團外賣送餐員看了備注后,將原本可以一人掙取送餐費的訂單分給了10個同事,以讓更多的人喝到熱粥。
第二天,在美團外賣平臺上買粥送給除雪環衛工和外賣送餐員的張先生,意外收到了“退款”,并且除了“退款”,還附帶了一筆500元的“獎金”——美團外賣平臺從外賣送餐騎手和訂單備注中獲悉此事,決定由平臺買單,以表達對張先生此舉的敬意。接到“退款”和獎勵的張先生,感動之余,表示要把這份愛傳遞下去……這件事,用一個外賣送餐員的話說,就是“感動,就兩個字感動,就像網上熱播的廣告,總有一個人偷偷地愛著你”。
“偷偷地愛著你”,就是沒有大張旗鼓、大肆張揚、大力號召地愛著你,就是自發地、自愿地、自覺地愛著你。這種愛,是公民個人的道德自覺,是個體自力的道德實踐,是道德內在力量的自然擴展,也是自力道德實踐構筑和擴張公共空間的基本構件。社會個體(包括美團外賣平臺這樣的企業組織)出自自發、自愿和自覺的、“偷偷”的自力道德實踐,因為剔除了求報的功利性和示范性目的,更有真實性,也更有可信性和可行性,所以更易將這種沒有被附加諸多目的性的道德傳遞出去,也更可以起到本不在其功用之內的社會功用。
自力道德實踐是相對于被設計和有計劃的道德實踐而言的。在社會中,公眾個體的自力道德實踐空間,常常與社會公共空間成正比。由于道德的內在力量,使得道德帶有傳遞性,從而使公眾的自力道德實踐具有擴散性。這個擴散性,是公眾自力道德實踐擴展社會公共空間的根據。社會公共空間的擴展,是公眾自由度增加的前提。而公眾自由度的增加,也需要公眾自力道德實踐的支撐。
在當代技術條件下,類似美團這樣的服務平臺,從某種意義上講,已非僅僅是一個產品服務平臺,也同樣可以作為一個公眾自力道德實踐的平臺。通過這樣的平臺,公眾的自力道德實踐可以傳遞得更遠、更廣泛、更迅速,并且在疊加了平臺的市場屬性之后,還可以發揮更大的社會功用。
從電視畫面上看,雪中送粥的張先生的孩子還在嬰幼兒階段,居住條件一般,其送粥之舉,并非響應要求,而只是聽從內心“號召”:“傳達一下我們對環衛工人和外賣騎手的謝意,是他們的堅守和付出,才保證了我們在雨雪天氣能夠平安出行?!边@種公眾自愿的自力道德實踐,不是號召而勝似號召。
上述故事,其實也正展示了道德擴張的軌跡以及市場道德建構的過程。以美團而言,本是市場主體,賠錢買單、給予獎勵與賺取利潤可說是南轅北轍。但是,恰是這個看似不相干之舉,卻可為市場主體帶來真金白銀。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11日?02版)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