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龍源數字傳媒集團等承辦的“新時代書刊數字發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針對互聯網時代下數字發行前景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研討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鄔書林指出,過去20年,信息技術有了革命性進步,對人類知識的生產與傳播產生了巨大影響,深刻地改變了出版業的外部生存環境與出版業自身的運行。
他指出,過去一年,全球出版業止跌回升、出現復蘇,這對于行業來說是利好消息。但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書出版業必須調整轉型,借助互聯網思維推動出版業發展。出版業要很好地了解當前態勢,更加自覺地用互聯網思維來思考,使出版、發行工作跟得上信息革命、信息技術進步的態勢。
在鄔書林看來,目前中國正在從一個出版大國向一個出版強國轉變努力,“大”與“強”的區別在于出版物的精品性,在于傳播力和影響力,在于輸出規模,在于出版數量與發行規模有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
他指出,當下,隨著知識和信息在社會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將出版與信息結合好是全行業應思考的問題。出版業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及互聯網革命帶來的影響,要關注未來信息技術對于提升出版發行工作水平帶來的革命性變化。
艾立民在研討中表示,隨著互聯網和數字化的發展,數字化閱讀已經超越傳統的紙質閱讀,圖書和期刊發行也面臨著數字化發行的實踐問題,書刊發行涉及到政策、標準、模式已經成為業內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此次會議的承辦方,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龍源數字傳媒集團董事長湯潮在發言中指出,此次會議是書刊發行業對數字發行的“破題”研討會。隨著各出版單位開始高度重視數字、在線閱讀,努力發展全民閱讀平臺,受眾“專場”閱讀已成重要趨勢,電子書、手機、數字書刊亭、分眾大屏端已成為全民閱讀的新裝備。應該說,未來書刊發行將全面走向智慧發行也就是數字發行。
與會專家們認為,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廣泛發展,特別是在全民閱讀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大環境下,數字發行的概念和模式日益清晰。主流出版社仍然是未來數字出版的主體,而數字發行除了電商平臺外將分眾化、專業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種發行形態。發行業應積極與“互聯網+”相結合,以融合促創新,最大程度匯聚各類市場要素的力量,推動發行業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完)
?
相關鏈接:
專家認為貿易摩擦不改中美經貿合作長期趨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