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長順1月13日電 題:貴州: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
作者 楊云 張金星
在前往貴州省長順縣代化鎮睦化社區斗篷村擺拱組的通組路上,有一段修建在天然溶洞中的通組路。該路段道路寬約5米,全長540米,頂部是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洞內有十余個急轉彎,最窄處僅夠一輛越野車緩慢通過,車輛行駛其中,頗為驚險。
這條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解決了斗篷村擺拱組61戶232人的出行難,讓當地村民從花費1個多小時翻山越嶺出山到只需10多分鐘就“穿山而出”,路之變,引得眾多村民感嘆,“練就一雙‘鐵腳板’,不如修好一條‘出山路’。”
貴州省長順縣代化鎮地處麻山,境內多為巖溶低山區,坡地石漠化嚴重,70%為深山區,石山區,是貴州省極貧鄉鎮之一。
隆冬時節,走進溶洞,一陣熱浪撲面,體感溫度比洞外要高出3至4攝氏度。據同行的當地人介紹,這個溶洞冬暖夏涼,夏天溫度洞內要比洞外低7至8攝氏度,是行走的路人避暑歇息的好路段。
在洞內,喀斯特地形的典型鐘乳石和巖壁,呈現了一個與洞外完全不同的風景。由于還沒有照明設施,在洞內行走如同夜間,車輛需要開啟照明,行人也需要自備手電照明。
“這個洞原來不能通行車,最窄處只能讓小狗和娃娃們通過。”在洞內,記者遇到趕鄉集的村民陳陽發,他一邊走一邊講述修建溶洞路的細節,“村民們為了改變行路難,帶著鐵錘、鐵鎬、鐵鏟等工具,一邊探洞一邊拓寬洞內毛路。”
受地形限制,大型機械無法操作,修路很多工程都依靠人力完成。“人背馬駝,用傳統的方法打孔樁、碎石塊,依靠最原始的牲畜和人力,一點點推進工程。”陳陽發告訴記者,全村老少自發修路的事情驚動了鄉里和縣里,也感動了愛心企業家,在多方力量的參與支持下,終于在4年前打通可以開行拖拉機的溶洞路。
這段名為“美美愛心溶洞公路”的通組路是斗篷村擺拱組出山的唯一道路,540米的溶洞內道路5年前由村民最先開始修建毛路,打通溶洞兩邊,后來,在共青團長順縣委、愛心企業及當地官方的支持下陸續完善。為銘記這段溶洞路的修建,當地村民專門在洞口立了一塊功德碑記錄這段“不畏艱難、求通求富”的修路史。
穿洞而進,來到斗篷村擺拱組,盡管看上去仍然有貧困的痕跡,但成片的新建民居,遍布幾個山頭的綠樹、已經完工的通組水泥路、正在建設的小水窖水利工程等很多細節都能讓人感受到這里正在發生的改變。
以前,斗篷村擺拱組是長順“背篼干部”重點走訪區域。現在,騎著摩托車出入溶洞路的村民把收獲的時鮮送給當初來村的“背篼干部”。
74歲的村民龍廷學說,“路通后,山里的變化日新月異,許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帶回來資金,各家各戶開始修新房,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也養起雞鴨豬牛,這在幾年前不可想象。”
為實現路通人富,加快鄉村振興,代化鎮制定了完備的修路計劃,8個通組路施工工地,機器轟鳴、一輛接一輛運送土石方的卡車絡繹不絕。
修路干部們說,“新時代的‘背篼干部’已經變身‘開路先鋒’,現在就是齊心協力把通組路送到村民的家門口。”
按照計劃,到2019年,長順縣將完成764個組,1355公里的通組公路的修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貴州省農村“組組通”公路已建成路面2.8萬公里,溝通30戶以上村民組超過1.3萬個。(完)
?
相關鏈接:
貴州:山區“慢火車” 獨特風景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