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護航生態建設
為保護環境積蓄能量
對于海南而言,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終止符。
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入推進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以系列決策與舉措,為生態環境保護積蓄能量。
改革探路
劃守生態保護紅線
“目前,我們正按照國家和有關部委最新要求對生態保護紅線進行校核優化,報批后發布實施,確保海南省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工作既符合國家‘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的總體要求,也滿足海南省進一步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改革需要。”日前,省規劃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了我省生態保護紅線的“最新動態”。
生態保護紅線是海南省總體規劃的剛性約束,紅線亦是“高壓線”。
作為“探路者”,我省在劃定生態紅線的同時,協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立法保護、管理目錄、績效考核、生態補償和監管平臺“4+1”制度創新,以人大立法形式發布實施《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確保紅線管理有法可依,讓生態保護紅線不但要“劃得定”,更要“守得住”。
據介紹,此次對生態保護紅線校核優化工作,將在保證2016年9月省政府已批復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比例不變和空間格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對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分區體系與空間分布等方面進行完善,按要求將在2018年年底前,與其他省份同期完成劃定工作,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
筑牢根本
推動環境治理水平現代化
去年4月,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海口電廠領到了期待已久的證書——首張具有全國統一編碼的排污許可證。
“領取首張排污許可證,是激勵也是鞭策,我們將更加積極履行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華能海口電廠法定代表人符和萬說。
實際上,除了在排污許可證及其管理等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方面進行改革探索以外,我省也不斷深入推進相關法規修訂,為生態文明建設筑牢根本。
去年7月21日,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決定,對我省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這是《條例》時隔5年后的再次修改。
這些舉措,都旨在進一步用制度性安排鞏固生態立省建設成果,促進全省上下轉變發展理念、轉換發展動力、轉型發展方式,推動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結合現實
緊跟發展強化環境管理
一個月前,海口海環院環評有限公司等6家環評機構,因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質量較差等問題,被“黃牌”警告并處罰通報。
這并不是我省存在問題的環評機構首次被罰。去年7月,已有3家環評機構因環評報告質量差而吃“黃牌”,被環保部門責令其限期整改。作為環境把關的第一道關口,環評重要性愈發凸顯,為此我省再“升級”環評管理——制定出臺新規,對存在違規等行為的環評機構及環評工程師實行懲戒紅黃牌制度,累計兩次紅牌,則終身被禁止在海南從事環評業務。
“升級”環評管理,只是我省結合實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部分。
近日,隨著《海南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管理規定(試行)》的出臺,我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管理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
環境管理的“與時俱進”,還體現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上下了功夫。
“我們已經制定了有關方案,整合生態環境監測資源,連成一張‘網’,更好地對環境變化進行監管。”省生態環境保護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逐步建立覆蓋大氣、水、聲環境、土壤、輻射、生態等要素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系統,從而實現各類監測數據的互聯共享,形成環境監測無處不在的“電子眼”,為生態環境管理夯實基礎。
(本報海口1月13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南畜禽水產品專項整治工作獲國務院食安辦督查組肯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