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記者從安徽省民政廳等單位召開的安徽省“互聯網+救助尋親”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6年6月安徽省民政廳運用互聯網開展救助尋親以來,目前已幫助394名受助人員回家。
據介紹,截至2017年12月31日,安徽省各地救助站管理機構已通過互聯網發布的尋親信息達到1798條,成功幫助394名救助站接收的走失人員回家;通過互聯網尋找受助者親人的成功率為22%。
這394名成功回家的人員中,有105人為老年人,271人為成年人,18名是未成年人。這些人員中,男性占到180人,女性占到214人,其中,精神障礙人員占到了56%,有219人;其次為智力障礙人員,占到22%,有87人;有24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癥,患有腦損傷等疾病者9人,聾啞者16人;因迷路走失者11人,離家出走6人,還有抑郁癥等其他原因走失者為22人。
統計數據也顯示,走失時間越短,發布信息后找到家人的幾率越高。這些成功回家的394名走失人員中,走失時間在3個月以內的占到了41%,有223人;走失時間在3個月以上1年以內的有38人;走失一年以上的有75人,其中19人走失時間長達10年以上,離家時間最長的已經達到30多年。
據了解,這名走失時間最長的受助對象是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由安徽省滁州市救助站在2014年收助。老太太自稱家在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沙道觀鎮,但說不出更多信息,難以查到老人的家庭情況。經網絡推送尋親信息后,老人的弟媳在瀏覽網站時,看到了這條尋親信息,這才認出了老人。原來,老太太有些精神異常,已經走失30多年了。家人在與救助站確認后,隨即將老人接回了家中。
此外,根據數據統計,在找到家人的394名受助人員中,83%以上的受助人員由家屬親自來站接領,家屬接領意愿比較高,11%的受助人員家屬接領意愿不太高甚至比較低,還有6%的受助對象的家屬無家屬或家屬接領意愿未知。(完)
?
相關鏈接:
安徽廬州木雕非遺傳人修復百座祠堂 傳承面臨后繼無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