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網站近日消息稱,該機構的科學家展示了用衛星定位原理為飛船導航的能力,并實現了精度5公里之內的定位。其所用的信號源不是通常的人造地球衛星,而是數千甚至數萬光年外精準的脈沖星。
衛星定位導航為地球上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在深空航行中,飛船面臨的是超長的距離、匱乏的地標以及無法與地球通信的困境,深空的復雜環境也讓太空導航變得不可想象。于是NASA科學家們才想到利用脈沖星發出的X射線——以恒定速度旋轉的脈沖星,信號極其穩定、誤差很小,幾乎可視作“宇宙時鐘”。
脈沖星本就是科學家不會放過的“天然太空實驗室”,它實際上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屬于大質量恒星死亡后留下的殘骸,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體之一。脈沖星如同飛輪般高速旋轉,有的甚至可以達到每秒700多圈,旋轉過程中,其磁場形成強烈的電波向外界輻射,對觀測者來說,就像周期性的脈沖信號。
此次,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發布公告稱,已利用國際空間站搭載的中子星觀測設備對太空導航系統進行了測試。團隊成員“借用”4顆毫秒脈沖星,由空間站的設備接收其信號,據此計算自身位置。在為期兩天的實驗中,該導航系統成功完成預定目標,顯示出可全自動運作的能力,其精度達到16公里以內,最高精度達5公里左右。
團隊將進一步優化系統,并于今年晚些時候再次實驗,最終開發出高精度的全自動太空導航設備。其一旦投入使用,意味著未來飛船在三維空間的位置將能精確追蹤,且在無需和地球通信的情況下自動調整路線,駛向作為目標的木星、土星甚至太陽系外的天體。
?
相關鏈接:
機甲太空艙!景甜變身“未來戰士”解鎖新春封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