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6日從重慶兩江新區獲悉,作為國家級新區、重慶自貿區核心區及中新示范項目核心區的“三區”疊加區,兩江新區正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制化、國際化和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推動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不見面”審批改革助力企業注冊審批提速90%
動動手指就能上傳所需材料,足不出戶就能辦理營業執照,免去舟車勞頓,也節省辦公用紙,這樣便捷又綠色的企業登記注冊方式已率先在重慶兩江新區實現。
重慶兩江新區政務中心主任鄧科介紹稱,目前在兩江新區,申請人只需通過重慶市工商公眾信息網上傳辦理所需材料,再通過名為“重慶工商”的手機APP核準信息并簽名,就能將申請提交到審批部門,無需再遞交紙質材料。
“不見面”審批改革是目前兩江新區正在發力的領域之一。“兩江新區正在深化拓展網審平臺功能,推進網上全程辦理,建立‘不見面’審批目錄清單,凡是可以通過網上申請的審批事項一律實現網上辦理?!编嚳普f,從線下提交到網上申請,營業執照的“無紙全程電子化”辦理讓申請人和工作人員都受益匪淺。而從完成資料提交到執照辦理完畢,一般只需要兩個工作日,企業注冊登記審批時限由法定20個工作日提速90%。
據透露,目前兩江新區已形成含企業名稱網上申報核準、初設公司印章辦理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在內的第一批“不見面”審批清單。
數據顯示,兩江新區已大幅取消企業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從226項調整為32項企業登記前置審批,218項企業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市場準入環境顯著改善。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實有各類市場主體達到65892戶,注冊資金8544.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88%、11.2%,市場主體凈增長率排名重慶全市第一。
此外,兩江新區開展的“多證合一”、“證照分離”、“認繳制”等多項改革,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動力。
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兩江新區已逐漸重新界定政府、市場、社會的邊界,以構建行政審批管理新格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兩江新區政務中心已經集中了市、區兩級199項行政審批權限,實現“一站式”集中審批,做到“所有審批進中心,中心之外無審批”。
一系列利好條件之下,兩江新區“放管服”改革開始持續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公開、透明、高效的整體投資創業環境正在普遍形成,兩江新區正逐漸成為全球重要投資目的地和創業高地。
創新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2017年7月上旬,重慶歡樂谷順利開業。為此,兩江新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工作人員已忙碌了很久。
“我們成立了項目組,對該項目的所有評審事宜進行專事專項服務?!眱山聟^評審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專事專項服務重點項目,只是該中心創新服務的眾多措施之一。
早在2015年1月,兩江新區即成功獲批創建“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獲批以來,兩江新區逐步引進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120余家,建立起了覆蓋重慶“6+1”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體系。
2016年5月,兩江新區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以此為契機,兩江新區趁熱打鐵,打出了創新“財稅支持方式、人才激勵機制、技術對接機制、科技金融體系和行政服務機制”的“組合拳”。
“比如在金融支持創新方面,我們在符合國家規定的前提下,探索相關制度創新,為掛牌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股份轉讓、債券融資等創新服務?!眱山聟^科創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一系列創新服務政策的支撐下,“雙創”企業投資來源擴大了,企業科技研發能力、成果轉換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截至目前,兩江新區5000余家“雙創”企業、145個國家和市級研發平臺、10個國家級創新基地匯集一堂,重慶“中關村”初現雛形。
圍繞打造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以兩江新區政務中心、自貿區政務中心為代表的行政審批改革和政務服務更加優化,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管理為代表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和綜合集成平臺加速形成,通過持續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兩江新區開放環境更加優化,成功激發了轄區內的市場主體活力。數據顯示,2017年,兩江新區新增市場主體13958戶,同比增長26.9%,總數達到65892戶,總注冊資金8544.60億元。
目前,兩江新區正按照企業全生命周期,對涉及的審批準入、過程管理、執法與安全進行全面改革,充分利用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核心區、中新項目核心區“三區”疊加的優勢,勇當改革開放創新排頭兵,全力打造一流投資環境。
?
相關鏈接:
長江重慶航道局一船長建水上救援小組 26年救回150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