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qū),肩負為中國資源型地區(qū)經濟轉型探路重任的產煤大省山西,其經濟發(fā)展軌跡一直深受關注。從經濟“斷崖式”下滑到由“疲”轉“興”,走出困難時期的山西確定“堅定不移走好轉型發(fā)展之路”。
在16日開幕的“啟航2018財智分享會”上,數位國內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山西太原,分析探討新時期山西經濟轉型發(fā)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山西經濟從之前‘斷崖式’下滑實現根本性扭轉,整個經濟呈現穩(wěn)中有進、穩(wěn)中向好的局面,這不僅是山西自身取得的輝煌成就,也為中國經濟做出重大貢獻。”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他表示,總結2017年山西的經濟,為中國的經濟轉型、為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提供了可復制能示范的樣本。山西經濟和中國整體經濟一樣,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fā)展機遇期。
作為內陸省份,山西不沿江、不靠海、不沿邊,曾被調侃為“不東不西”。為此,山西將擴大開放做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所所長馬宇當日認為,新時代的山西發(fā)展,開放仍然非常重要。
“歷史上山西是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地區(qū),但近幾十年來在這方面有所落后。”馬宇說,只有開放才能實現觀念的轉變和理念的提升,才能最大限度引入先進生產要素,才能釋放激活山西。
知名財經媒體人張鴻以“山西面食”的故事切入,“類比”提醒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的考慮供給端時,更要考慮需求。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每天吃面。我一年都吃面都可以,南方的朋友不太能接受。”
“我認為,中國經濟下一個三十年的表現一定會比過去四十年還要精彩。在這個大背景下,山西的轉型和發(fā)展要有信心。”當代經濟學者、產業(yè)經濟學博士后馬光遠在談及“中國經濟新周期下山西的機遇”時說。
馬光遠認為,山西要認識到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轉變思維,忘記過去,重新出發(fā);要突破煤炭困局,實現騰籠換鳥,并發(fā)揮在旅游、文化領域的優(yōu)勢,實現文旅產業(yè)的升級;發(fā)揮山西在裝備制造業(yè)方面的產業(yè)優(yōu)勢,利用中國制造2025的戰(zhàn)略機遇,實現裝備制造業(yè)的彎道超車。
馬光遠還建議,山西要重振金融,重新成為中西部金融業(yè)重鎮(zhèn),并重視民間投資和民間企業(yè)家的重要作用。
“山西不要拋棄煤炭,要利用自身優(yōu)勢,發(fā)展煤層氣產業(yè)和現代煤化工產業(yè),通過煤炭精深加工和高端轉化,最終實現煤的清潔高效利用。”馬光遠說。(完)
?
相關鏈接:
前小布什政府經濟學家或將出任美聯儲副主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