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月17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科學家通過前后20年的深入研究,首次揭示出氣候變暖對青藏高原魚類繁殖物候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從20世紀70年代到2000年,氣候變暖導致青藏高原裸鯉的繁殖物候發生了顯著變化,幼魚的生長季節共增加了約17天,增加的速率約為每10年3天。
其中,1970年到1990年期間增加13天,主要通過繁殖季節的提前來實現,而1990年到2000年期間增加4天,主要通過生長季節向冬季延伸得以實現。
據相關專家介紹,氣候變化已經對全球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廣,擁有十分豐富的水資源,也是全球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隨著全球水循環的加劇,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影響日益明顯,主要表現為冰川的加速退縮和湖泊的急劇擴張。但是,由氣候變化導致的水環境變化對水生生物和食物網造成的影響,以及高原魚類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情況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陳毅峰團隊將樹輪年代學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魚類研究,構建了長達40多年的青藏高原特有魚類的生長指數年表,并對西藏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色林錯的裸鯉繁殖物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這項研究歷經20年,不僅首次量化了我國魚類的物候變化,而且為研究魚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如何響應氣候變化提供了新的途徑。研究成果最近已在國際權威期刊《全球變化生物學》在線發表。
?
?
相關鏈接:
有害生物難逃“法眼” 美蘭機場共檢疫查驗85萬余件
中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形勢嚴峻 年均損失超1100億
全國愛衛辦及病媒生物防制專家齊聚海口 研討健康城市建設
浙江“首屆國門生物安全展覽”開幕 生物入侵常識需科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