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達卡1月17日電
新華社記者劉春濤
中國與孟加拉國的友好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兩國人民相知相交的紐帶,中國高僧法顯、玄奘西行取經,孟加拉國高僧阿底峽赴華傳教,為雙方文化交流開啟了先河。如今,兩國圍繞阿底峽高僧等的考古研究讓這段歷史更加清晰,豐富了“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內涵,增進了兩國民心相通。
阿底峽出生于1000多年前,出生地在現孟加拉國的孟什甘杰縣(古時地名毗訶羅普爾)。1042年,阿底峽應邀到西藏傳播佛學。1054年,阿底峽在西藏圓寂。1978年,他的部分骨灰被迎回孟加拉國,目前存放于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法王寺內。
毗訶羅普爾遺址群發掘工作早在2010年已經開始,由于當地資金和技術水平有限,工作一直未取得大的進展。2014年,應孟方請求,來自中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攜手孟方專家,共同考古發掘毗訶羅普爾遺址群并取得重大發現。
今年1月,中孟聯合考古隊中方領隊柴煥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納提什瓦發掘區新揭露出1200平方米、不同時期的兩組遺存。早期遺存是一組塔院和僧院的綜合體,其中神殿2號形態獨特,在孟加拉國尚屬首次發現;晚期遺存是以一座十字形中心神殿為主體的金剛乘建筑。兩個時期的遺存反映了佛教建筑的重要變遷,遺存的完整性和疊壓關系的清晰性,提供了南亞次大陸佛教考古的重要標尺。
據介紹,這次考古從地層中出土了中國瓷片,唐宋時期的青瓷、白瓷和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生動呈現了南方絲綢之路與孟加拉國的緊密聯系。
此外,遺址中出土大量的陶器具有明確地層關系,聯合考古隊據此初步建立了陶器年代學序列,填補了孟加拉國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同時,孟加拉國公元800-900年間的歷史記載較少,考古發掘所獲取的信息將豐富這一時期的歷史敘述。
聯合考古隊孟方領隊蘇菲說,通過碳14測定,此處遺跡可以追溯到1100年以前。多位中孟專家都認為,如果此處遺址可以得到妥善保護,極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未來可以成為孟加拉國又一處著名佛教遺址景區。孟方考古專家希望在遺址保護上得到中國的支持。
?。玻埃保纺辏鳛橹忻嫌押媒涣髂甑闹匾獌热荩⒌讔{紀念堂正式竣工。中國駐孟加拉國使館臨時代辦陳偉表示,阿底峽高僧在中國有非常高的聲譽。兩國專家的聯合考古成果見證了兩國人民的悠久交往歷史,是“一帶一路”建設中民心相通的重要符號。中方愿與孟方共同努力推動古跡成為中孟友誼的紐帶。
在西藏考古研究中尋找阿底峽足跡的柴煥波深有感觸地說:“我曾研究西藏寺廟建筑的淵源,苦于找不到相關的圖像對比資料,更不用說親手觸摸了。現在,它(毗訶羅普爾遺址)就在自己的手鏟之下!”在他看來,西藏、尼泊爾、孟加拉國的佛教考古發現正成為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又一亮點。
?
?
相關鏈接:
“一帶一路”合作助阿根廷老舊鐵路換新顏?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