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中國機會多、工資高,學習中文成風潮 ●企業主:外籍工人勤勞、能干,有效緩解用工荒
穿梭中越邊境的越南“鐘擺”打工族
在廣西東興市,有一條不足百米寬的瘦淺河道北侖河。這條河的最深處就是中越兩國邊界。2017年12月中旬,《工人日報》記者清晨抵達東興口岸通關處時,寒雨正下得淅淅瀝瀝,攢動的人流排著長隊,等待通關跨越北侖河大橋。
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大量越南打工者進入中國謀生,他們如鐘擺一般生活,往返于中越兩國。這群來自越南的打工者,進入中國之后,成為中國物流公司的搬運工、加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特產商鋪里的銷售員……大大緩解了中國沿邊地區企業勞動力短缺、企業用工難題。
在東興口岸,兩名越南打工者正等著搬運貨物。 汪馳超 攝
北侖河對岸建起小洋房
采訪當天是當地少有的濕冷天,碼頭上卻是一派熱騰騰的忙碌景象。在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碼頭,一群膚色黝黑的越南工人正打著赤膊,赤著腳穿梭在船舶、甲板、碼頭之間。每輛載滿木薯淀粉的貨車旁緊跟著十數人,他們雙手抵在車身上,埋著頭使出全身氣力助推載貨車上坡。待貨車停穩后,再次返回船舶上,熟練地將木薯淀粉扛上肩頭,袋裝縫隙間漏出的木薯淀粉混雜著汗水,牢牢地粘在身上、臉上和頭發上。幾趟下來,這些工人都被木薯粉裹成了一個個“小白人”。
記者了解到,東興市利用互市貿易8000元以下免稅的政策,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更加密切,兩國邊民往來貿易更加頻繁。從邊檢、檢驗檢疫到海關,進口貨物只需要2小時就能走完所有流程,市區配套設立市場服務中心和邊民互市結算中心,貨物展示、交易、倉儲等功能完善,結算方便快捷,吸引了不少外籍打工者。越來越多的客商也看好這里的便利,載運著海鮮、木薯粉、布匹的船只不停地來往于北侖河兩岸。
“現在我有兩條船,基本每天都能運大概100多噸貨物。”東興市邊民許老板,2014年起就看中了邊貿的發展前景,轉行做起了船舶貨物運輸生意。越南工人勤快能干,不怕苦活累活。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大多數船主像許老板一樣,更樂意請越南工人。
25歲的越南搬運工阮秀剛(音)就是許老板的員工之一。阮秀剛每天早上5點起床出發趕往口岸通關,想要掙到每日200元人民幣左右的收入,個頭瘦小的他必須搬運近10噸貨物。對比中越兩國的工作,阮秀剛說:“我在越南每天只能賺30元,在中國盡管搬貨辛苦,但賺的工錢是在越南的八九倍,我更愿意來中國打工。”
東興市邊民互市貿易區車船部部長陳作富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目前,碼頭上近80%的搬運工來自越南,他們從早晨8點到下午5點,每搬運1噸貨物,可以獲得15至20元不等的薪資。東興邊境互市貿易碼頭運輸量在4000票左右,2015年后貨量開始增加,目前每天貨量達6000票。
“20年前,那里還是一片荒野。”陳作富指向北侖河對岸說,當年越南芒街四處荒涼、芒草叢生,而如今隔河眺望,越南的芒街鱗次櫛比的各色小洋房隨處可見。
中國話成打工“敲門磚”
“老板要買玉器嗎?”“正宗越南特產出售,來逛一下吧?”東興市萬眾國際批發市場位于中越邊境口岸,市場內售賣玉器、首飾等各式各樣越南商品,這些越南姑娘年輕時髦,妝容靚麗,幾乎每間店鋪的老板都會請一兩個越南姑娘當商品銷售員。站在店鋪前,她們不時用挾帶越南鄉音的普通話招攬游客進店購物。
每天早晨7點,家住越南芒街的范氏花騎著摩托車出發前往口岸。兩年前,她在越南芒街做服裝銷售,每月能拿近2000元工資。聽說中國工資更高,她花了300元跟越南老師學習了一個月的中文,就開始了兩國跑的“鐘擺式”打工生活。
“中午吃外賣,再加上來回路費和在越南打工的花銷差不多。”來到東興后,范氏花做起了越南特產食品銷售員,每月能比在越南多掙500元。范氏花是一個堅定的“鐘擺族”,“還是愿意來中國找工作,在中國工作機會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在芒街,10個招工者中可能有8個要求工人會說中文。”范氏花告訴記者,隨著中越邊境貿易的增加,大量跨境務工機會擺在了越南人眼前。越南國內同時也掀起了一陣學習中文的風潮,中文培訓機構報名火熱。
跨國用工緩解用工難
東興市怡誠食品開發有限公司主營水產品及農副土特產品,2015年7月該公司首次獲得防城港市人社局頒發的境外邊民《用工資格證》,成為防城港東興市首批10家招聘使用越南籍勞工的試點企業之一。
“我們這里的水產車間基本都是越南工人,每個崗位都是同工同酬,越南平均工資1200元,我們這里保底工資1800元,平均工資2400元,優秀員工每月拿4000元也是很常見的。”據東興市怡誠食品開發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事專員張冬梅介紹,由于企業工作特殊,車間員工的雙手需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進行生鮮魚蝦處理,企業一度出現用工荒情況。“這活辛苦,本地人不愿干,更愿意去廣東打工。”引進越南勞動力后,企業用工荒現象得以改善,“公司引進越南籍工人,主要是解決用工難,其次才考慮用工成本。”
進廠3個月,26歲的烘干車間越南籍女工劉氏小從普通工人晉升為車間翻譯、管理人員,每日工作時間9個小時,每月工資也由1800元躍升至3000元。
“我希望開拓眼界,學到更多的東西,錢不是問題。”劉氏小說。據了解,每年用工旺季,大量越南工人持三天通行證前來試崗,雙方滿意后,用工企業帶越南籍工人辦理健康證、務工證及通行證延期。除基本工資支出外,企業還會為越南籍工人購買工傷保險及醫療保險。
中越跨境勞務合作試點工作的探索開展,為廣西開展務工人員的管理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經驗。跨境勞務用工規范化后,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在東興市興建。越南跨境務工人員人口紅利、出口運輸便利等優勢使得不少企業慕名前來辦廠。2017年6月,防城港市政府和東興試驗區管委會印發《加快跨境勞務合作發展實施方案》,將跨境勞務合作試點范圍擴大至東興試驗區全域。
截至2017年10月,防城港全市共批準用工企業29家,其中東興市獲批企業23家,占全市獲批企業總數79.3%,全市共批準用工人數6710人。目前,東興市新設置的“一站式”管理服務中心均可辦理東興市、港口區、防城區等范圍內的跨境勞務合作業務,試驗“一站辦證,全域用工”模式。
本報記者 龐慧敏 本報實習生 莫昕楠
?
?
相關鏈接:
重慶航空開通至越南河內直航 東南亞“小眾”目的地漸“大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