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奏百姓說變化
三位農墾人眼中的2017年——
“改革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1月15日下午6時,天色漸暗,定安縣海墾南金農場公司的一個蓮霧園里,職工周克光依然忙著修剪枝葉。這片新栽的蓮霧兩年后將給他的家庭帶來約4萬元的純收入,他不敢有一絲懈怠。
新一輪農墾改革后,墾區開展農場農業用地的規范管理,整治土地承包“三過”(土地承包期過長、面積過大、租金過低)問題,清理出了11.07萬畝的農業用地,優先用于安置大約1.75萬名像周克光一樣無地少地困難職工以及并場隊職工居民作為生活保障田。
“如果沒有改革,偌大個農場,我無地可租,以前靠著打零工,生活無保障。”周克光告訴記者,如今能從農場公司租到6畝地,一家人喜出望外,種上蓮霧樹后天天到地里捯飭,日子有了盼頭,心里有了獲得感。
在海口市瓊山區東昌居,居民林美靜告訴記者,以前給父親辦理殘疾人換證手續,要先到場隊,再去場部,最后還要到數十公里外的海口去辦理。有了東昌居就方便多了,在家門口一次性交齊材料,就可以辦好。
變化來自新一輪農墾改革后“居”的設立,這是農場社會管理屬地化改革的產物,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城市管理和市容市貌”等14類99項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基層社會自治組織。
2017年,墾區38家農場實行了轉企改制,統籌成立了28家農場公司,與此同時,實現農場社會管理屬地化,墾區各農場成立“居”服務群眾。“感覺‘居’就設在咱家門口,出門就能把事兒給辦了。”林美靜說,改革不僅是讓墾區群眾腰包鼓起了,還改善了民生,令群眾生活更方便。
在海墾母瑞山紅色旅游及教育基地的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海墾旅游集團工作人員支建峰告訴記者,2017年,可以用“忙碌”形容狀態,用“干勁足”形容心態。在海墾藍洋農場公司基礎上組建的海墾旅游集團目前還在海墾藍洋地區建設蓮花山森林文化景區、氡泉共享農莊、汽車房車營地等項目。“新一輪農墾改革令農墾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沉睡多年的母瑞山、藍洋溫泉等資源被喚起,項目一個接著一個落地。”支建峰說,看到公司越干越紅火,職工們物質上和精神上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干勁自然更足了。
記者從海墾控股集團獲悉,2017年,該集團已經如期實現了“扭虧為盈”目標,新一輪農墾改革正在激發農墾活力,促進職工增收入、企業見效益。
?
?
相關鏈接:
7國駐華使節抵瓊訪問 為海南專場推介活動預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