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羊山濕地公園自然生長的馬纓丹花。記者石中華 攝
羊山濕地保護 應遵循其自然屬性
從市區出發,驅車1小時左右,穿過鄉間茂密繁盛的樹林,途經一座300多年的五孔尖墩火山巖石橋,不多久就能看到村口扎著小紅繩、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老榕樹,這里是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卜茂村。時隔半年,記者再次來到了潭豐洋濕地。
水退為田、水漫即為洋;有田種田,有洋打魚……位于羊山濕地南部的潭豐洋濕地,核心組成部分是超過320公頃的火山熔巖濕地景觀。獨特的火山地貌、充沛的降雨,使得地下水在此匯合,并以泉水形式流出,讓潭豐洋周邊植被豐茂。2012年,當地政府在卜茂村推廣土地平整項目,包括客土回填、道路硬化、水利硬化改造等。“原來的土地平整項目不利于農業生產和濕地的保護,會對潭豐洋濕地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盧剛告訴記者。
2016年12月,海口以“多規合一”為抓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本,從全國請來專家團隊對全市濕地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劃定生態紅線。毋庸置疑,潭豐洋處于生態紅線范圍,原有的土地平整項目隨之被叫停,換之以生態土地平整項目+濕地公園項目。
盧剛表示,潭豐洋濕地是羊山濕地里面最大的一個濕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土地平整項目和濕地公園的建設結合起來進行生態化的土整,推動了羊山濕地的保護。在海南,像潭豐洋濕地這樣進行土改的地方并不少見,這只是海口濕地治理的一個縮影,充分體現了海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羊山地區最大的特點是當地居民和濕地密切相關,是一個天然系統。所以我們在保護的時候,應該和當地居民傳統的生產生活和應用結合起來,讓濕地有生命力,長久地保持下去。” 盧剛介紹,在羊山區域這種特定的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生物條件下,原住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之緊密相聯,其聚落格局、建筑材料、種植方式、物種選擇、水資源利用方式等,呈現出與火山熔巖自然環境的高度適應,形成一個協同進化體系,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如號稱海南都江堰的舊溝、新溝古水利工程,火山石蛇橋,田洋系統,火山石古井系統,火山石民居及院落等。所以,羊山濕地的保護應該遵循它本身的自然條件和特點來進行規劃和保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