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9日電(陳夢瑤) 2018年1月19日,“亦莊全圖通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11型火箭順利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該衛星是全圖通位置網絡有限公司面向通導遙一體化技術研制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實現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導航通信一體化載荷、先進小口徑星載相機、位置報告和搜救信息傳遞等技術的驗證,穩步推進全圖通倡導的微小衛星的實用化進程。
亦莊全圖通一號太空效果圖
衛星裝有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簡稱AIS系統)載荷,將開展在軌偵收和轉發AIS系統信息的技術驗證。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配合衛星定位和位置報告,可以提供船舶的船位、船速、改變航向率及航向等動態信息,也可以提供船舶的船名、呼號、吃水及危險貨物等船舶靜態信息,使鄰近船舶及岸臺能及時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的情況,迅速協調,采取必要的避讓行動,減少海上安全事故的發生,對海上運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衛星裝有導航通信一體化載荷,將開展低軌衛星過境期間發播新體制導航增強信號的技術驗證,未來將可以為用戶提供全球高精度服務。同時,衛星也將利用S波段數據傳輸載荷,開展與地面設備的直播通信技術研制。未來將可以通過窄帶通信,在海洋漁業、野外作業、戶外旅游等地面通信困難的特殊場景中,為用戶提供成本低廉、性價比高、可大規模應用的數據通信服務。
衛星裝有先進小口徑星載相機,可以在軌完成對指定區域的成像識別技術驗證。未來將提供遙感、通信、導航定位的一體化服務,即通過遙感圖像定位目標后,衛星自動進行姿態調整,確定目標的準確位置,進而進行定向通信和位置報告,這一功能在海上高價值運輸貨物監控、海上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亦莊全圖通一號地面測試
此次亦莊全圖通一號衛星的發射,是全圖通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在航天技術應用和衛星研制生產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公司通過軟件定義衛星的方式,實現衛星功能的擴展與升級,研制柔性化衛星;使用成熟芯片的方式,提高衛星的可靠性,降低衛星的研制成本;通過提高衛星在軌的自適應管理,減少人工管理的投入,降低衛星的在軌維護成本。在優化的設計理念下,以更小的衛星平臺搭載更多任務載荷的方式,研制高功能密度、通導遙一體化的先進性能衛星。
相關鏈接:
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 新年度北斗高密度發射序幕開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