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第二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減少 但仍保持較高規模
資料圖:在太原的山西省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癥醫學科,護士照顧一名早產兒。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與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國家衛計委指導司負責人回應,去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減少,但仍保持較高規模,高于“十二五”時期的年均水平。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至今已有兩年時間,過去兩年,我國出生人口均未超過1800萬,低于國家衛計委此前的預測。在政策限制已經放開了的情況下,是什么因素制約出生人口數量上升?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之下,整個社會又該如何對待出生人口數量減少的現象?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作為“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的第二年,全年出生人口比前年減少了63萬人。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
對此,國家衛計委指導司負責人回應稱,受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婚育年齡推遲等綜合因素影響,去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減少,但仍保持較高規模,高于“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1644萬人的水平。
從近幾年數據來看,去年出生人口的下降并非偶然現象。據統計,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曾經的人口紅利大國“紅利”逐漸消失。為此,我國先后放開了“雙獨二孩”和“單獨二孩”政策,但出生人口狀況始終沒有得到好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翼表示,從前年開始,我國迎來“全面二孩”時代。“單獨二孩”放開兩年時間之后發現,根本沒有生出預測的數字。所以就在五中全會上把“單獨二孩”放開成“全面二孩”。2016年稍有回升,但也沒有達到政策的預期水平。
在“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的第一年,前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比上一年增加131萬人,是我國自2000年以來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但從去年開始,出生人口再次出現回落。鄭州的王女士,已經有了一個4歲的兒子,老公一直想再要個女孩,但她并沒有這個打算,“現在教育壓力包括住房成本都是非常大的,多了一個孩子,肯定在各方面都要給他一定的空間。會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不會單純因為國家政策放開我們就怎么做,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實際上,像王女士一樣對要“二孩”十分猶豫的人不在少數。張翼分析,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存在一種普遍情況:農村生育率較高,城市生育率較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育率將持續走低,更重要的是,現在城市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生孩子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這成了很多想生孩子或者想要二胎的人面前一道巨大的門檻,“一是生育旺盛期這段時間的女性,在計劃生育過程中處于降低態勢。二是由于房價的上升消解了人的生育意愿。人們工資的增長不能應對房價增長的壓力,再加上幼兒園很難進。所以各個方面的原因使得人們生育過程中的意愿調動不起來。”
南開大學人口學教授原新認為,“二孩”生育高峰已經過去,未來幾年我國的出生人口還會持續減少,“第一,生孩子的成本、養孩子的成本在提高,婦女工作與家庭的關系沒法協調了。另外,現在的年輕人是中國獨生子女的第一代,已經形成了少生的文化氛圍,以少生為價值取向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在年輕人腦子中扎根了。育齡人群在減少,生育沖動又在下降,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將來生的比現在還要少。”
從去年人口年齡構成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占比為64.9%;60周歲及以上人口突破2.4億人,社會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
張翼以日本老齡化的過程對比我國的老齡化情況證明,我國的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很可能成為世界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基礎性的判斷,未來四五年當中,我們的勞動力人口每年會減少四、五百萬。在減少的過程中,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水平比預期的似乎要快很多。現在60(歲)以上的占17%多,這個是很大的數字。”
人口壽命的老齡化導致社會養老壓力逐漸增大,繳納養老金的人數少了,但是需要養老金的人數卻在增加。這樣的悖論正在社會中發生,對企業生產、國家經濟轉型都將產生影響。在原新看來,解決老齡化局面的根本措施還在于要在社會中形成多方合力,“老齡化的問題不能靠生孩子,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事業的發展只能讓人們壽命越來越長。在家庭越來越小、家庭對老年人撫養能力越來越弱化的情況下,解決老齡化問題只能走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個人多方力量結合的一條養老道路。”
?
?
相關鏈接:
二孩時代早教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是否值得一擲千金?
女教師扎堆生二孩 海南部分學校面臨師資不足問題
二孩時代超五成國人接受孩子隨母姓?專家建議復姓
中國“二孩”政策成果顯現:新出生嬰兒增長131萬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