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因為世世代代滋潤大地哺育人民,成為人類文明發祥的搖籃,所以很多河流被稱為“母親河”。水清岸綠白鷺飛,曾是多少海口市民對周邊河湖的憧憬。
2015年海南省啟動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以來,海口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以及省委有關要求,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海口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率先在全省推行河長制,市委書記帶領市四套領導班子擔任河長,啃下美舍河等一批城市內河污染治理的“硬骨頭”。目前,海口市正全面實施河長制,持續治理水環境,還綠于民。
用腳用船丈量?掌握河流新變化
“水質良好,無異味,周邊環境清潔到位。”馮學陽是海口市白沙街道辦主任,同時也是美舍河白沙街道段、板橋溪兩個水體的河長,他手中一本小小筆記本,時刻記錄著河段的具體情況。1月18日,他又利用工作間隙到河段邊轉轉,此外他每周兩次會做固定巡查,以便準確掌握河流細微變化。
河長制工作啟動后,街道迅速建立河長制組織體系,統籌管理轄區內主要水體。同時,還從加強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多個方面加大水體管理保護監管力度,堅決遏制各類涉河流違法違規行為。
“以前水體常發出惡臭,治理后水質明顯提升,大家看著心里都舒坦多了。”馮學陽告訴記者,“之前,我們組織動員發動木器廠、紙盒廠兩家破產企業拆遷,共安置職工150多戶,拆除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已置換出土地23.2畝,下一步還計劃用于在美舍河出海口建設一個紅樹林濕地公園。”
在海口,像馮學陽這樣奔走在河段一線的河長,共計有1408名。肩挑重任的“河長”們,走向河湖邊觀察記錄,了解河湖治理措施,推動水體項目建設,為河湖乃至周邊的一草一木,擔起美化和維護的責任。
目前,海口已經專門邀請權威部門、科研機構的一批專家學者對全市干部進行培訓,系統組織對全市所有373個水體河長全面培訓,將水環境治理的生態理念、目標任務、重點工作“一竿子”傳達到了各區、各鎮(街)、各村(居),凝聚起全市干部生態環保的共識,有效指導治水工作推進。
著力機制創新?建立治水新體系
記者18日從海口市水務局了解到,海口市正舉全市之力,高位推進,著力機制創新,建立治水新體系。
通過“多規合一”和地方立法,完善頂層設計。目前,編制完成《海口生態市建設規劃》《藍線規劃》《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環境保護不開發區域規劃》,將59.7平方公里的飲用水源地劃入生態紅線予以優先保護;啟動水系、水網、水資源等專項規劃編制,實現“一張藍圖畫到底”;并先后出臺《龍塘飲用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規定》《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及《海口市河長巡查制度》《海口市環衛作業質量考核辦法(2017年修訂稿)》等中央要求的六項制度以外其他制度,強化水環境治理剛性保護。
同時,印發《海口市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和《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大力推進五源河、美舍河、潭豐洋濕地公園建設,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有效促進了水源涵養。
海口市通過科學整合,建立高效的領導機制。已經出臺《海口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同步配套《河長制會議制度》《河長制工作信息共享制度》《河長制工作督察制度》等相關文件,全市所有373個水體的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實現全覆蓋。成立治水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和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牽頭協調整個治水工作,打破部門藩籬,積極整合11個部門職責,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構建“河長牽頭、部門協作、分級管理、齊抓共管”的責任機制,高效推進治理工作。2017年10月,海口成為全國首批“灣長制”試點,海口市率先將“河長制”與“灣長制”結合,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灣長”,實現“河灣同治”。
海口還通過嚴管重罰,建立“零容忍”執法機制。實施環保、水務、農業、林業、海洋、環衛、城管等部門環境監管“一體化”執法,完善市、區、鎮(街)、村(居)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執法體系,嚴管重罰,對違法行為“零容忍”。水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啟動以來,所有不符合生態要求的項目一律禁止落地。
海口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通過“三個量化”,建立“河長制”考評長效機制。出臺《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河長制工作驗收辦法》等考核規章制度,通過對水體自身理化、生物、周邊生態植被、群眾滿意度等情況的“指標量化”,對各項指標變化的“考核量化”,以及對責任部門的“問責量化”,有效將考評精準化、精確化,責任到人。并于2017年8月,啟動全市河長制落實情況督查工作,先后開展8次工作督查,將發現的問題全部責令限期整改,實現對河長履職的常態化監督。目前,海口正在探索將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納入干部考核評價指標,力爭在全省率先推行綠色GDP核算。
積極拓展思路?共建治水新格局
目前,海口市正以“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為主線,采取管網修復、截污納管、岸線修復等多種工程措施,對主城區全部32個重點水體同時啟動精細治理。
該負責人介紹,海口正積極探索治水新模式,退堤還河、退塘還濕,重塑健康自然的彎曲河岸線,營造自然深潭淺灘和泛洪漫灘,恢復水體自然去污、自然凈化、自我調節的能力,構建水生態安全空間,實現水岸共治。
海口還通過水環境治理,大力構建跨區域合作機制。按照“大生態”理念,積極推動“海澄文”綜合經濟圈生態環保一體化,聯合建立監察監測、防治工業污染、信息資源共享、突發事件聯動處置、環保宣傳教育等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水體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海口共與文昌、澄邁、定安等市縣開展聯合執法行動130多次,推進跨區域河流生態保護一體化。
目前,海口市正積極建立全社會共治機制,建設“12345+河長”共治信息平臺,充分利用12345熱線的作用,30分鐘內受理群眾熱線咨詢和投訴。河長制工作啟動以來,共收到水體管理舉報投訴3019件,處理率、辦結率100%。同時發動網格員和志愿者,對水體周邊情況每天跟蹤巡查;并對市民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屬實的,最高獎金1萬元,有效調動社會、市民共治積極性。
據悉,通過河長職能的發揮,海口市力爭到今年年底完成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的租地封閉圍網管理工作,納入省政府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方案的18個水體水質均將達到V類水標準;到2020年底,全市水體將基本消除劣V類,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工作目標。
海口治水創新,一直在路上。
記者周雪君
(海口網1月22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河長制、灣長制”雙護航 讓好生態變成責任田
海口美蘭區實地督導河長制落實情況
于迅赴澄邁、定安、海口檢查全面推行河長制落實情況
海口:以“河長制”為抓手 全面提高水體治理水平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