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被稱作“快響利箭”的固體火箭,長征十一號的每一次出征都備受矚目。1月1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
這已是長征十一號的第三次出征。沒有讓人失望,長征十一號又破了個紀錄,繼“一箭四星”“一箭五星”連續發射成功之后,這一次成功實現“一箭六星”。那么身為固體火箭的長征十一號究竟有多“牛”,記者就此采訪了該火箭研制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相關專家。
身材“玲瓏”VS力量威猛
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其他兄弟們相比,長征十一號是個十足的“小個子”,全長20.8米,箭體直徑2.0米,重約58噸。與我國普通液體火箭長40米以上、直徑3.35米以上的“體量”相比,顯得小巧了很多。但是,它的力量威猛。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十一號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說,長征十一號強大的固體燃料發動機能提供約120噸的起飛推力,其低軌能力達到700公斤,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到400多公斤,“完全可以勝任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小型科學試驗衛星與商業衛星發射任務”。
此次發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長光衛星公司“07”“08”視頻衛星,長沙天儀研究院的“湘江新區號”衛星,“全圖通一號”衛星,零重空間的“淮安號”衛星和1顆加拿大小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彭昆雅說,這6顆衛星均屬商業小衛星,這次發射成功也拉開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商業小衛星高密度組網發射的序幕。同時此次“一箭六星”的發射成功,驗證了“2主星+N立方星”的衛星組合方式,相較之前“1主星+2微納衛星+N立方星”的方式,進一步提升了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多星發射能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相較“長征”家族其他的液體火箭,長征十一號最大優點就是“快”。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十一號火箭總指揮楊毅強稱,由于固體燃料提前填充在火箭內,可長期貯存,免去了液體火箭在臨發射前燃料加注等流程,使發射準備時間由數月縮短至數天。因此,長征十一號在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發射任務中具有巨大優勢,同時在商業航天領域也有著強大的競爭力。
他還提到,長征十一號在充分發揮固體燃料優勢的基礎上,對全箭,特別是電氣系統采用了一體化、集成化、智能化設計,讓箭上單機數量比普通液體火箭少了一半左右。這不僅讓火箭的可靠性大幅提高,還進一步減少了發射測試準備工作。
加上與多種衛星快速對接等能力,長征十一號最短發射準備時間突破24小時大關。楊毅強說,這遠超美國同類火箭3天最短發射準備時間,成為世界上發射準備時間最短的運載火箭之一。
他同時提到,長征十一號從接到訂單到實施發射的時間只需90天,發射場有效工作天數縮短至個位,大大提升了火箭的“履約能力”。
商業航天的“生力軍”
近年來,隨著科學試驗衛星和商業衛星的蓬勃發展,“小體格”“快響應”的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大,快速、靈活、“靠譜”的長征十一號將會成為越來越多科學試驗衛星和商業衛星發射的首選。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十一號火箭副總指揮金鑫稱,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研制團隊也正在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進一步挖掘火箭潛力。以此次發射為例,運載能力較之前提升了20%。
金鑫說,研制團隊未來還將研制更大規模的商業型固體運載火箭,力爭形成低軌運載能力覆蓋2噸的固體運載火箭系列,具備發射成本更低,發射周期不超過72小時的能力。
與此同時,該研制團隊還在針對商業航天市場和多元的發射需求探索新的服務模式。楊毅強透露,他們未來還將推出“太空專車”“太空班車”“太空順風車”三型“太空車”概念以及為用戶提供星座組網服務的“太空星網”一站式解決模式,推動航天發射從定制模式走向“招手即來”的Taxi模式。(記者邱晨輝)
?
?
相關鏈接:
再破紀錄!長十一發射準備時間遠快于美國同類火箭
長征十一號的“黑色鎧甲”:先進復合材料技術打造高強度火箭整流罩
艾普斯龍火箭3次發射成功 日本欲擴大太空商機
美國火箭發射任務失敗 最高機密間諜衛星被搞丟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