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4點時買的銀行股,真沒想到還有解套的一天”。1月份以來,銀行股一改“熊”姿,集體走出一輪大幅上漲行情,多只大盤銀行股甚至創出歷史新高。
銀行股除了持續低估值的因素之外,在金融監管持續增強下,銀行不良資產大為改善是主要原因。此外,增量資金入場尋求安全系數高個股也是銀行股崛起的因素。
不過也有機構人士提醒投資者,當前銀行股短期漲幅過大,短期內可能進入調整階段。但從更長的時間周期來看,銀行股潛在的上漲空間仍具吸引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欣、林曉麗
2018年以來,僅14個交易日,滬指已上漲5.46%,金融股功不可沒,尤其是銀行股。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等7家銀行的股價也于近期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年初以來短短14個交易日,銀行板塊市值增加了8700億元。
“萬億俱樂部”成為這波銀行股上漲的主角。1月18日,工農中建四大行集體大漲,3只創下歷史新高,工商銀行大漲6.10%,一波8連陽實屬罕見;建設銀行勁漲7.03%,為2年來最大單日漲幅;農業銀行上漲3.55%,7日漲幅近15%。
此次銀行板塊的集體上攻始于去年末,從12月19日至今,指數上漲幅度達12.55%。尤其是2018年1月份以來,銀行板塊更是出現集體走強趨勢。
Wind資訊顯示,從年初至今,銀行板塊整體漲幅為7.54%,跑贏上證綜指,漲幅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四。除了工行、農行和建行這三家大行盤中股價一度創下歷史新高之外,南京銀行、常熟銀行、農業銀行、貴陽銀行和中信銀行漲幅都超過10%。
不少投資者認為,銀行股此前一直整體低迷,股價甚至跌破凈值,此輪行情很大程度上是超跌反彈。
不過,對于銀行股之所以突然加速狂奔的原因,大部分機構則認為在金融監管持續增強下,銀行不良資產大為改善是主要原因。
還有多家券商不約而同提到近期公募基金發行火爆,大量資金有望掉頭進入高分紅低估值的銀行股。
原因1: 不良資產改善是最大底氣
“銀行板塊PE(市盈率)與PB(市凈率)估值均處于歷史區間底部;與其他行業比,A股銀行板塊PB與PE估值均為所有板塊最低;與其他主要國家銀行板塊估值比,PB估值處于中位偏低水平,PE 值處于主要國家最低水平。”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各大機構研發報告中已經對銀行股的低估有了一致的看法,銀行股夠“便宜”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銀行股在2017年年底之前甚至長達10年的時間里,一直處于漫長的震蕩過程中。有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大家擔心的無非是如果宏觀經濟下滑會導致銀行的不良率提升,或者其他金融風險一旦爆發,首當其沖的便是銀行股。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金融監管等政策強力執行下,很多潛在金融風險,目前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消化。換句話說,經濟的金融風險及信用風險已經大大降低。因此,銀行股自然是最受益的。
好買基金研究員和豐嶺資本董事長金斌認為,受益于資產負債表改善,銀行股投資價值凸顯。“過去銀行股估值很低,但大家都沒買,主要是擔心銀行的壞賬,不清楚到底是個壞賬差到什么程度。但現在伴隨著供給側改革、金融去杠桿等,企業盈利好轉,壞賬率會降下來,而過去的不良貸款資產甚至變成了優質資產。”
截至目前,25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常熟銀行、浦發銀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興業銀行和杭州銀行共計6家銀行發布2017年度業績快報。
首家披露業績快報的是常熟銀行。截至2017年末,該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增長21.71%。吳江銀行和無錫銀行凈利潤增速也實現兩位數增長。這幾家農商行之所以交出漂亮成績單,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即資產規模擴張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從業績預告來看,銀行股資產質量都在持續改善,同時賺錢能力表現十分強勁,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和杭州銀行,這5家銀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都為雙位數。
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2016年以來,名義GDP增速企穩上行并穩定在10%以上,銀行作為強周期與后周期行業受益顯著,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明顯改善,息差企穩回升,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有望進一步走高。
原因2: 監管“靴子落地”推動銀行板塊整體上行
1月13日,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2018年重點整治公司治理不健全、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展業、案件與操作風險、行業廉潔風險等8大方面。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進一步推進金融體系去杠桿、堵住影子銀行風險口子。
川財證券認為監管“靴子落地”推動了銀行板塊整體上行,《通知》進一步提高了銀行業2018年發展的確定性,合規的金融創新仍然受到鼓勵,利好存貸業務和網點占優的大行股和金融創新占優的部分績優個股。
中信證券分析師肖斐斐、冉宇航也認為,一方面監管的推進彌補了金融系統的脆弱性,降低了金融風險、夯實了系統風險底線。另一方面,監管有利于銀行理順資產負債表擴張邏輯,增強利潤恢復的可持續性,夯實銀行凈資產的穩定性,這形成了讓銀行股估值持續提升的基礎。而盡管有不少文件尚待發布,但影響最大的是關于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實際落地,這意味著監管天花板其實已經確立,劍指債務增長的有序收斂格局。
事實上,強監管的高壓態勢,至今已持續將近1年。金融體系內的治理已經初見成效,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金融內部的杠桿率持續降低,有100多家銀行主動縮表。今后一年,預計監管環境不會發生太大改變,在強監管環境下,具有體量優勢和存貸款業務優勢的大行優勢將更為突出,且強監管帶來的表外融資回歸表內的趨勢,會促進信貸需求增長,利于銀行業務穩步發展。
原因3: 機構入場資金“恐高”轉向銀行股
有資深市場人士指出,從市場的角度來看,2016年2月開始的這一波已經持續近兩年的藍籌股牛市,目前已經有逐步走向泡沫化的傾向,以白酒股為代表的消費股早已經不斷創出新高,保險股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回調,地產、周期、航空等藍籌股也已經被輪動多次,只有銀行股作為滯漲的藍籌股,上漲空間依然存在。在市場追尋低估值、高安全邊際個股氛圍下,銀行個股開始受到市場關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從資金面上看,一個市場的主流投資風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增量資金決定的。在目前的A股市場環境之下,除了存量博弈,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資金。今年以來募集的主動權益基金已達到500億元。
很顯然,增量資金會瞄準估值低且業績穩定增長的藍籌股。投資這些投資標的不但符合機構的投資風格,而且符合政策上價值投資的導向,至少不會有大的政策方面的風險,而且流動性極好。而增量資金的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銀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仍會繼續。
本報全媒體記者發現,從2016年2季度以來,公募基金連續5個季度加倉銀行板塊。到2017年3季度,公募基金重倉銀行板塊比例為6.77%,環比提升 0.67個百分點。公募基金逐季加倉銀行板塊的背后,是基金經理對銀行業基本面觸底回升的逐步認可。
還有市場人士認為,銀行股長期持續的高現金分紅率也滿足了長期資金對低風險偏好。
記者了解到,接近年關,各大機構操作上紛紛以防御性為主,篩選“現金牛”股的標準,均是以過去5年連續分紅且年均股息率超過3%的股票,這部分股票總共有14只個股。其中,銀行股占了5家,分別是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
業內觀點: 目前銀行板塊仍是值得投資的中長線品種
1月19日,包括融通基金、銀河基金、德邦基金、前海開源、萬家基金、浙商基金等47家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相繼發布了旗下基金的持股數據。基金加倉的金融股,主要集中在四大國有銀行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中國平安,其中加倉工商銀行的基金33只,加倉建設銀行的基金15只,加倉平安銀行的基金22只。
但是和機構的搶籌熱情相比,個人投資者普遍存在顧慮:如今銀行股已經啟動,并且積累一定漲幅,那么現在是否錯過最佳投資窗口?
對此,中信證券分析師陳慕林認為,銀行資產質量有望繼續穩健向好,凈息差也繼續企穩修復,但彈性不大。這就注定銀行基本面上升的幅度不會很快,但持續時間會超預期。從這個角度而言,目前銀行板塊仍是值得投資的中長線品種。
事實上,機構普遍認為2018年的銀行資產質量和盈利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提升。高盛日前發表報告,維持對銀行股今年經營狀況的正面看法,預計四大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的凈息差在今年進一步復蘇,相信2018至2020年平均而言,銀行股股凈息差可改善17個基點。
東北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高建也指出,除個別銀行外,2018年大部分上市銀行的后續工作重點將放在處理存量和增速放緩的新增不良貸款上。新生不良壓力的緩解讓銀行能夠開始補充撥備、并逐漸降低計提撥備占比,釋放之前被占用的利潤空間。他預計2018年金融市場利率將在當前水平浮動或繼續抬升。而銀行的盈利端會因貸款重定價而緩慢改善。“其中股份行和城商行存在因金融市場利率繼續攀升導致短期盈利下滑的風險。但盈利下滑后通過一個期間較長的貸款重定價過程,這些銀行最終將達到顯著高于2016年末的盈利水平。”
在多家券商研發報告中發現,機構選擇銀行股分為幾大主線。一是以大型銀行作為 “底艙”,因為大銀行基本面確定:負債端有優勢;資產端沒有劣勢。估值不貴,是重要的基本配置盤;其次是看好優質稀缺性銀行,這類銀行股價彈性比較大。此外,中小銀行包含經營改善的預期,也被機構看好。
而對于在銀行股中,國有大行和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誰更有投資機會?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輪銀行股行情,那些風險控制更嚴格的國有大行,空間更大。既然這輪行情的邏輯起點是經濟的信用風險降低,那么,國有大行的信用風險當然更低,也就更可能受到大資金的青睞。
?
相關鏈接:
龍頭股屢被停牌"關照"次新銀行股何以成"不死鳥"
兩地上市銀行股AH比價失衡:港股估值最低不足A股五折
銀行股迎“季報時間” 未來一周將全部刷屏
健全穿透式監管 銀監會加強商業銀行股權管理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