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央廣網記者 石昊鑫 攝
“道教祖庭”大上清宮遺址:規模相當于北京故宮的一半
“徐步仙宮里,松筠拂檻齊。”大上清宮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受箓及舉行重大醮儀的宮觀。坐落于江西鷹潭的龍虎山大上清宮規模居江南宮觀之首,素有“仙靈都會”和“百神受職之所”之譽,后因大火焚毀深埋于鷹廈鐵路基建廢土之下而隱退于歷史長河。
1月21日,記者探訪大上清宮遺址了解到,自2014年6月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現天日,歷時近4年,遺址發掘面積已達5000平方米。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告訴記者,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反映時代序列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是中國道教考古中的一次開拓性成果。
規模宏大:相當于北京故宮的一半
當地人傳說:大上清宮是塊寶地。鄉人歌云:“九龍集結上清宮,天師擒妖顯神通,唯有一龍不伏法,順水飄游遇虎兇”。
東漢時期,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鷹潭龍虎山煉丹修道,丹成得道,使龍虎山成為中國道教發源地。據史料記載,龍虎山大上清宮自東漢開建以來,得到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重視,從最初結廬煉丹的天師草堂開始,經過不斷的修繕、擴建、遷址和更名,發展為規模宏大的道教宮觀建筑,到清代雍正九年最后一次擴建后,大上清宮規模已達歷史巔峰,建有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