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傳媒業界創新之聲 探索新聞教育變革之路
——中國傳媒變革與教育創新“雄安論壇”于河北大學召開
1月21日,傳媒變革與教育創新“雄安論壇”于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召開,來自新華網、中國青年報、中國知識產權報社、中國科學報、河北廣播電視臺、天津廣播電視臺、騰訊網、阿里巴巴集團、學術中國、蘇寧體育集團——體奧動力(北京)體育有限公司、《現代艦船》、新華都市傳媒有限公司等20家媒體代表參會。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王景明主持了本次會議。
與會嘉賓從其傳媒實踐的領域和實際出發,圍繞新聞傳播教育變革的方向與路徑、傳媒教學與研究的“雄安學派”的建構,以及對新聞人才培養、知識體系重構、傳媒變革趨勢、傳媒教育未來發展方向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河北大學黨委常委楊立海在致辭中指出,河北大學是距離雄安新區最近的綜合性大學,研究傳媒變革和發展有區位優勢,希望為傳媒業變革發展的研究探索提供便利。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韓立新在會上作題為《堅守與改變:媒介轉型時期的探索》主題發言時表示,傳媒變革和教育創新是學界和業界共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跨界對話是當前中國新聞傳播學科和中國傳媒業都迫切需要做的事情。他認為,堅實的文字功底、求真持正的精神品格、國際眼光和跨學科的知識結構是新聞教育應該堅持的基本點,傳播技術及基于傳播技術的知識是變革的重點。
“媒本人應該轉變為傳播人。”本來控股副總裁、本來生活網總經理劉有才認為,傳統媒體發布新聞的專有權已經被逐步瓦解。未來,大眾傳播很可能被機器傳播替代,因而,小眾傳播是傳統媒體應該探索的方向。
中國青年報資深調查記者劉萬勇認為,新聞面臨著一個巨大變化的挑戰,紙媒對現實反映慢,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傳播的需要了,但做新聞需要的情懷和敬業精神不能變。他表示,如果失去了新聞的專業精神,正在進行的傳媒變革有可能演變成一場“災難”。
新華都市集團總裁王南認為,人才可分為三類,一流人才謀勢,二流人才謀局,三流人才謀事。新聞傳播教育要著眼于謀勢,教材和課程要著眼于謀勢,知識傳授的立足點要到位。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杜浩、副院長彭煥萍、教授喬云霞,及10余名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相關鏈接:
中國高校電子競技聯盟成立,中國傳媒大學為牽頭單位之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