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被“點名”專家剖析
中紀委為何緊盯這幾個領域
近日發布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指出:“著力解決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
上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一直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些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是如何出現的?又該如何根除?圍繞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金融腐敗威脅金融安全
在此次公報指出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中,金融信貸領域尤其受到關注。
“此次全會拓展了反腐敗的工作領域,重點整治金融信貸等領域腐敗問題,讓反腐敗的行動‘一擊就中’。此次會議也點明了接下來的工作方向——我們需要緊盯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領域。”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莊德水認為,金融信貸領域的腐敗問題由來已久。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對一些重點金融企業進行巡視之后,一批貪腐人員落馬。從中可以看出,金融信貸領域出現腐敗問題其實并不罕見,并且已經成為危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腐敗領域。
“通常來說,金融領域腐敗問題涉及的資金量相當大、涉及的地理范圍及人群也相當廣。金融信貸領域如果出了問題,影響的不單單是某一個行業、某一批人,而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向、質量、效率以及安全。所以,金融信貸領域的腐敗問題影響面非常廣。金融安全和國家安全相關聯。此外,金融也是國家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金融信貸領域腐敗,最大危害就是威脅金融體制安全。當下,我國正在進行金融體制改革,在改革過程中,由于體制不夠健全,難免會出現制度漏洞,這些漏洞又往往會留下滋生腐敗的空間。一旦發生腐敗問題,就會影響到金融體制的監管,金融信貸領域各個環節的監管都可能因此陷入失控狀態。金融信貸腐敗一旦滋生、蔓延,就會破壞金融秩序、信貸秩序,導致優質的金融信貸資源不能被配置到最合適的地方,從而降低整個金融環境、信貸環境的運轉效率。這種腐敗的滋生、蔓延,還會引發金融信貸市場的動蕩,從而威脅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莊德水說。
杜治洲認為,金融制度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如果受到了腐敗分子的污染,經濟發展質量、水平就難以得到保障,更不用說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個兩個腐敗分子可能會影響整個金融環境的安定。金融是國家發展的血液,金融行業不干凈,危害顯而易見。”杜治洲說。
金融信貸腐敗有特殊性
近年來,金融反腐逐漸進入深水區。
2017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對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
金融信貸領域的一些腐敗問題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信貸領域最常見的腐敗方式就是,銀行或者相關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手中掌握的金融權、信貸權來牟取私利。”莊德水說。
莊德水認為,金融領域的腐敗多從金融行業監管者、金融行業從業者與商人三方勾結開始。金融領域的腐敗是黨內利益集團的一個重災區。金融機構從業者與一些商人形成特殊的利益同盟,一方掌握經濟權力,另一方掌握政治權力,相互包庇,然后相互輸送利益。
“金融領域腐敗與該領域之外的腐敗現象是有聯系的。金融信貸領域的腐敗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某一個領域,而是與其他領域息息相關、互相糾纏,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加大了治理的難度。”杜治洲說。
莊德水認為,在整個金融體制轉型過程中,還存在制度不健全、機制不完善、人員素質跟不上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金融領域相對比較獨立,外部監督力量不容易發揮作用。在這種背景下,金融領域的腐敗問題相對于其他領域,顯得更為突出。
“金融信貸領域與其他領域的腐敗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一領域的腐敗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也就是說腐敗官員、職員利用所掌握的帶有專業性、壟斷性的權力實施腐敗行為,這是金融領域腐敗與其他腐敗行為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在金融信貸資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下,現在有些金融信貸部門的相關人員幾乎壟斷了金融和信貸的資源,他們利用手中所掌握的金融決策權來牟取私利,甚至形成外界無法察覺的利益集團。不具備金融信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難以發現其中所隱藏的潛規則和腐敗內情。”莊德水說。
重要權力不可失去監督
除了金融信貸領域外,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等領域的腐敗問題在過去也一直受到關注。
“這些領域是易發、多發腐敗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這些領域涉及到人、財、物等重要權力的行使,如審批權、用人權、分配權等重要的權力。以往查處的案件說明,這些權力一旦失去監督和管理,非常容易滋生腐敗。”莊德水說,所以,能不能管住用人權、能不能管好審批權以及配置資源的分配權,直接關系到整個反腐敗工作的成效。我們常說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實際上就是把用人權、分配權、審批權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杜治洲認為,審批監管等領域與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相互關聯。我國目前仍然處于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始終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個別地方難免為了完成經濟指標而倉促行事,從而出現審批把關不嚴、金融信貸亂發放、用權不當、監管不到位等違規違法現象。個別地方政府過于追求經濟發展和拉動GDP的沖動,也會導致上述問題。
對于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領域的腐敗,莊德水逐一進行了分析。
莊德水認為,從這幾年反腐敗情況來看,無論是政治性腐敗還是組織性腐敗,都與選人用人不當有關系。有個別領導干部甚至利用選人用人的權力,拉攏和發展派系,大搞山頭主義,在少數人中選拔少數人,從而損害了干部選拔制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所以,把選人用人排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選人用人權力的使用情況直接關系到黨的政治生態和政治生活,也直接關系到干部隊伍建設。
“就審批監管而言,腐敗形式主要表現為尋租性腐敗。腐敗分子利用掌握審批權的優勢來牟取私利,甚至主動向相關審批對象索要好處,不給好處就不辦事。資源開發領域的腐敗,尤其是涉及到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的腐敗比較嚴重。這一領域的腐敗問題由來已久。資源越是集中的地方,越容易發生腐敗。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入,資源開發和配置的權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缺失監督和管理,資源開發這塊‘肥肉’就會被腐敗分子覬覦,進而滋生腐敗。”莊德水說。
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并重
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未來將采取哪些對策?
莊德水認為,解決金融信貸領域的腐敗問題,還得靠金融信貸體制的轉型和改革。哪里的體制不健全造成了腐敗現象蔓延,哪里就需要運用反腐敗的力量推進改革。要重點解決改革過程中的所遇到的阻礙和困難,要加強對金融信貸領域的監督管理,創新金融和信貸部門的監管體制,強化這些部門的紀檢監察力量。還需要推進金融信貸領域的透明度,包括信息披露、政策公開。需要引進公眾決策機制,讓金融信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舉措都能受到社會的監督。
“在處理金融信貸領域的腐敗問題時,還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反腐進程中專業化的技術和手段,從根本上破除腐敗。”莊德水說。
杜治洲認為,整治金融信貸領域的腐敗,要走專項治理和構建長效治理機制相結合的路子。具體來說,一方面要加大專項治理的力度。比如,可以抽調專家骨干成立專項治理小組,對腐敗問題進行短期、集中的整治,這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要構建一個長效的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流程,進一步明確金融信貸發放標準。對每一筆資金的用途、審批、去向、明細等一一建立檔案并追蹤使用情況,用大數據的方式進行監督。
莊德水還建議,選對人、用好人可以帶動一個地方風氣的改善;選錯人、用錯人就會帶動一個地方風氣的惡化。現在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要將關口前移到干部選拔任用這個環節。選人用人權本身的使用情況就是一個風向標,代表反腐敗的基本方向。要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干部評價機制,能夠全方面考察、考核干部,避免在考察考核過程中出現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要實現選拔程序的透明化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問責機制。
“上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其實都是長期以來受社會公眾詬病的地方,在監管領域方面必須有更加深化的制度改革。在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同時,也要實現政府宏觀管理與市場微觀運作的分離。”莊德水說,解決這幾類腐敗問題,最核心的就是依靠體制和機制的改革,真正將政府部門權力關進籠子里。這里所提倡的改革,一方面包括政府部門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包括市場的改革,不斷完善市場運作機制,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
“從長期來看,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還需要把社會監督、政府監督和體制內監督如紀檢部門的監督結合起來,使自上而下的監督和自下而上的監督齊頭并進。要鼓勵群眾舉報、揭露腐敗問題,使這些腐敗問題能夠被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絕后患。”杜治洲說。
□ 本報記者 杜 曉
□ 本報實習生 曹明珠
?
?
?
相關鏈接:
落馬貪官自述腐敗心理:不甘心“進肚肥肉”再吐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