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偉德
21日晚,2017馬云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將在三亞舉行,陜西5位老師獲獎每人10萬元!21日中午,馬云舉辦企業家午餐會,就如何參與完善鄉村寄宿制學校、它對鄉村脫貧的意義展開探討。(1月21日巜三秦都市報》)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于個人來說,教育可以改變個體的命運,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越來越成為提高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并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精準扶貧的宏大工程中,教育具有"授人以漁"的重要作用。只是當人的知識水平和生存技能得到了提高,個體謀生與發展的能力得到了增強,不但可為實現自身夢想而創造條件,更能輔助和帶動別人一起改變人生。發達與落后、貧困與富裕、先進與落后之間的差異,最終取決于教育水平的高低。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教育事業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化,基本掃除了文盲和半文盲,但應該看到,這種發展的基礎十分薄弱,還存在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教育基礎薄弱和結構失衡同時并存,尤其在老少邊貧困地區,這種狀況亟待改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眾多專業調查來看,貧困地區教育最大的短板在于投入不足,比如多年前,就有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等地的一些中小學校里,孩子們不得不自帶桌椅上學。待遇過低導致人心思變,人心思走,由于環境的影響,導致這些地區和鄉村學校難以留住人才,也難以招來人才,只能聘請大量代課教師。由于師資對教育資料具有決定做用,在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了教育領域的"馬太效應",實施教育扶貧就顯得尤為緊迫而重要。
實現教育公平,優化貧困地區教育環境,就必須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貧困地區教育邊緣化、弱勢化的現狀,在政府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全社會資源優勢,實現社會化辦學。從這一點來說,阿里巴巴和馬云所實施的鄉村教師計劃,以及在中國貧困鄉村進一步推動并校計劃,讓那里的孩子們能夠讀上條件完善的寄宿制學校,無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教育扶貧不僅是一項事業,更是一種情懷。把教育扶貧作為一項事業來做極其艱難,帶著情懷做教育扶貧更加不易。馬云最可貴之處在于,把教育作為事業持之以恒來抓,并最終做出了成績。一是切實的投入與付出。2015年,馬云公益基金會發起“馬云鄉村教師計劃”,每年為100名鄉村教師提供總金額為1000萬元的獎金資助和持續三年的專業發展支持。
此后,馬云公益基金會又先后發布“馬云鄉村校長計劃”和“馬云鄉村師范生計劃”,分別計劃在10年內投入約2億元人民幣尋找和支持中國優秀的鄉村校長,以及在10年內投入至少3億元,選拔應屆優秀師范畢業生成為鄉村教師,培養未來的鄉村教育家。二是帶動別人來做,一起來體現社會責任。馬云邀請80位知名企業家來共同參與,在5年內投入100億從事脫貧事業,就是凝聚最大共識和實現共同參與。
讓“冰花男孩”不再出現,有這樣的認知殊其不易,這是企業責任的體現,也是體現企業責任的路徑。教育扶貧需要精準發力,也需要找到最佳的切入點。社會資源和力量如何介入與參與精準扶貧,在扶貧這場宏大的敘事中講好自己的故事,馬云和阿里巴巴作岀了示范。心有光芒,必有遠方。聚焦教育貧困精準發力,貧困地區才有希望,扶貧事業才更有張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