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監管尺度一直受到業界矚目,放手容易事故頻發,過緊則不利于產業發展。1月22日,中國民航局官網發布消息,在通用航空監管專項督查問題整改情況匯報會上,民航局副局長李健指出,2017年民航局進行通航監管專項督查取得良好效果,問題整改推進有序,但監管過嚴也是通航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他進一步提出,民航局對通航企業的管理,應推進簡政放權,以放為主,加強頂層設計,破除通航發展的制度束縛。
據悉,2017年民航局專門組織了3個督察組,對全國通用航空監管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并針對督查發現的182個問題形成問題清單。截至今年1月18日,已完成整改66個問題。并且就問題整改中需要協調的事項和下一步工作規劃進行了研究部署。李健強調,民航局要持續改進通用航空監管工作,既要監督又不能過度監管。通過擴大通用航空監管改革試點,找出目前通航監管存在的問題,并推動解決。
對于監管過嚴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通航企業處了解到,由于通航企業目前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市場本身的壓力較大,民航局相關政策雖然放緩了對通用航空產業的限制,但是依然存在審批過程復雜、監管力度過大等問題,尤其是在安全監管方面,民航局密集發布通航企業信息考核評分報告,使得本就滯后的通航企業難以獲得市場的認可。
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近幾年來,我國通航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未及時上報不安全信息、涉嫌超范圍經營、涉嫌超時運行以及違反《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等問題在通航企業中還是屢見不鮮。可以說,安全問題一直是通航企業的一大痛點。此前,包括石家莊愛飛客航空俱樂部有限公司、重慶渝鷹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國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30多家通航企業因違規行為遭到民航局處罰。
針對監管的尺度問題,北京商務航空協會副秘書長諸葛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所謂的嚴格,是指從規章制度方面進行嚴格限制,但現在民航局已經開始著手調整審批許可制度。他進一步解釋,在通航產業發展中,安全規范是最為重要的監管要素。“不能說嚴就限制了通航的發展,而是隨著通航的發展,民航局的相關規范要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進行適當調整,當然,未來通航的規范還會以安全為基準。”(記者肖瑋 實習記者 許偉)
?
?
相關鏈接:
民航局將督察重點地區和城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