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寧波1月23日電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裘立華
曾經,每周五的下午,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岳井村的渡口邊,總有一位膚色黝黑的老師,無論刮風下雨,都會領著一群學生趕渡輪回家。
他,就是跨海護送學生15載的“最美擺渡人”——長街鎮小學岳井片校老師張翎飛。而在1月14日,張老師不幸因病離世,享年56歲。
被護送的33名海島孩子,一邊留著眼淚,一邊折疊出一朵朵小白花,默默地懷念著張老師。而岳井小學的13名教師莊嚴承諾,將接力張老師,護送好孩子。
一句承諾,“風雨擺渡路”護送學生15年
海島孩子的求學路,并不比深山大壑的孩子輕松。
寧海縣長街鎮隔洋塘村是一個海島村莊。2002年,由于學齡兒童減少,只剩46人的隔洋塘村小學被撤并到被大海隔開的長街鎮小學岳井片校。
隔洋塘村的孩子被統一安排到岳井小學寄宿上學,路上要坐20多分鐘的渡輪。為此,岳井小學作出承諾:每周有專人負責送孩子上下學,不管刮風下雨,都要把孩子安全送到家和學校。
誰來接送?同為隔洋塘村人的岳井小學教師張翎飛主動請纓,攬下這個活,沒有任何報酬。
張老師說:“海島孩子讀書不容易,我順路,水性又好,是這項工作最合適的人選。”
于是,每周五,隨著放學鈴聲響起,隔洋塘村的學生們飛快地跑到操場前,穿好救生衣,之后就要坐校車去碼頭。
“要坐在客艙里不能坐到欄桿上,不能站在跳板上……”每次到碼頭后,張翎飛都會清點人數,并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由于渡輪每次承載不能超過20個學生,剩下的由另一個跟車老師看護著在碼頭邊的小房子里等候。20多分鐘后,輪渡到達對岸,等守候在岸邊的家長把學生一個個都接回家后,張翎飛又坐渡輪回來,再護送剩下的學生擺渡到對岸,直到全部學生被家長接走。
有時家長沒來得及接,張老師會親自護送學生回家。到了周日,張老師又坐渡輪再把學生們接回學校。
就這樣來來回回15年,張翎飛接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
“既然答應了,必須要做到底,老師是講信譽的!”
2007年9月,臺風侵擾寧波沿海,岳井小學接到緊急轉移通知,當張翎飛帶著學生到達渡頭時,發現渡船因風浪太大已經停運。回學校,車子走了;孩子們想回家又找不到船。當時,雨越下越大,孩子們急得都快哭了。
為了把孩子們安全送回家,學校商定從附近村莊包一輛車繞道把學生送到家。于是,張翎飛便帶著孩子們通過陸路,輾轉1個多小時、途經80多公里,終于安全地將27名學生挨個送到家。
幾年前,張翎飛從隔洋塘村搬到了寧海縣城。周五護送孩子們到家后,他還要趕渡輪返回王家渡口,騎電動車到長街鎮,再坐公交車回到縣城,最后轉公交車才能到家。盡管要多花兩三個小時才能回家,但張翎飛依然堅持接送學生上下學。
15年的護送路,張翎飛從來沒有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他說:“當初學校答應了家長,我又擔起這個工作,所以必須要做到底,老師是講信譽的!”
張翎飛不僅是孩子們的“擺渡人”,還是孩子們的義務郵差。天氣冷了,孩子要添衣物,家長會讓張老師帶過去;孩子生病感冒了,家長會讓張老師送藥;春游或秋游到了,家長會讓張老師給孩子帶零食……
岳井小學六年級學生董佳航的媽媽商俊香眼淚在眼圈里打轉。“不管對學生、家長、村里人,誰有要求,要幫忙,只要他能做到,他都會去做,張老師很熱心的。”
三年級學生張芝晗的媽媽說,家中兩個孩子,都是在張老師護送跨海上學中長大的,大女兒今年已經上大學了。“張老師就像我們家里人一樣,對孩子非常好,很負責任。”
要做每名孩子成長路上的“最美擺渡人”
15年護送路,張翎飛從沒有請過一次假。女兒張怡說:“父親常說自己是隔洋塘村的兒子,把村里的孩子教育好、保護好也是自己的責任。”
年輕教師葉笑笑清楚地記得,一個海風如割的深秋,為了讓一個感冒的孩子穿得暖和些,張翎飛把自己的外套給了學生,他自己則在碼頭上顫抖著等待渡輪,最后著涼發燒。
2017年3月,張翎飛因身體不適需要住院手術,暫停護送學生。在張老師病重期間,他還時刻念叨著需要護送的那群孩子們,向同事詢問起孩子們的點點滴滴。
岳井小學校長葉兆明說,去年底張老師的病情嚴重了,老師們趕過去看,知道張老師惦記孩子,也帶了幾個護送過的學生代表過去。“那次張老師的身體已很虛弱,他人很難受,但看到學生很高興,一直囑咐我們,護送學生來去一定要注意安全。”
張老師去世后,前來送行的人一直沒有斷過。除了同事、親友、村民之外,更多的是張老師教過的學生。
張翎飛老師走了,岳井小學全校13名教師接過了護送的“接力棒”,組成了新的“擺渡人”團隊。
葉校長說,新的護航團隊以王勝華老師為首,12位年輕教師全體參與。教師們說,要向張老師學習,不僅做孩子求學路上的擺渡人,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擺渡人!
?
?
相關鏈接:
守望15載“風雨求學路” 浙江寧海“最美擺渡人”離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