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環境衛生煥然一新,百姓獲得感與日俱增
工作見成效
城鄉沐新風
婦女們在澄邁縣綠地廣場進行養生運動。記者蘇曉杰攝
街道整齊潔凈,公園綠意蔥蘢,垃圾箱隨處可見……近年來,一股文明新風吹遍了澄邁的大街小巷。
澄邁縣文明辦負責人告訴記者,2016年5月起,澄邁縣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創建短板,全面開展了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這場全民參與的“戰役”中,澄邁城鄉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市民文明素質大幅提升,百姓獲得感與日俱增,城市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均明顯增強。
大手筆投入補齊短板
今天傍晚,記者踏進澄邁縣永發鎮后坡村,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潔凈敞亮的村道,文化廣場上有村民翩翩起舞,年輕人則在球場揮汗如雨……
“是‘創文’讓后坡村發生了大變化。”后坡村黨支部書記曾令群說,過去這里是一個污水四溢、堆滿垃圾的村莊,村“兩委”班子人手不足,移風易俗、清潔衛生等工作難見成效。
隨著“創文”工作的推進,后坡村黨支部決心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用“黨建+巷長制”破解人手不足這一難題:安排34名黨員(含無職黨員)擔任“巷長”。
由于“巷長”們大多和村民熟悉,不僅帶動效果好,在處理事務時也更加“接地氣”。漸漸地,亂搭亂建等不文明風氣“剎車”了,垃圾分類室和2.6公里長的排水溝建成后,垃圾亂丟、污水橫流的現象也得到了根治。
為做好“創文”工作,澄邁制定了城鄉環衛一體化等25項長效管理制度,專門開設了綠色審批通道,優先保障創建資金。截至2017年底,澄邁共投入財政資金2.7565億元,建設項目55個,較好地補齊了城鄉“創文”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民生短板。
百姓點贊“創文”成效
“在‘創文’之前,這附近雜草叢生、污水橫流,誰能想到如今會這么漂亮?”昨天傍晚,在金江鎮文化北社區的一座涼亭里,蔡篤臣、楊小英、符德清等老住戶正就“創文”話題討論得熱火朝天。
以前,附近不少住戶習慣于隨手丟垃圾,時間一長,巷子里十分臟亂。“大家雖然深受其苦,但誰都不愿意帶頭解決。沒想到,幾十年的不良習慣如今竟說改就改了。”蔡篤臣告訴記者,自從澄邁啟動“創文”工作后,陳年垃圾被清理一空,居民們也自覺維護起了環境衛生。
楊小英接過話:“誰不希望家鄉美?如今要有誰再亂丟垃圾,根據‘門前三包’制度,我們會主動上前制止。遇到不聽勸說的,只需撥打熱線,就會有專人前往處理。”
而最令符德清欣慰的是,看見大人們身體力行地“創文”,他年幼的兒子也有樣學樣,自覺做家務,講文明懂禮貌,成了學校里敬老孝親的“小標兵”。
以點帶面嚴抓強管
據澄邁縣文明辦負責人介紹,“創文”工作開展以來,澄邁共安排761名科級干部回原籍村包點,引導和發動村干部、村民整治農村環境衛生;組成聯合督查組明查暗訪,對重點地帶、問題場所做到“反復查”,對重點工程、進展緩慢項目堅持“天天督”。
澄邁一方面投入逾230萬元,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主題社區,將縣環衛站工人李秋菊等愛崗敬業人物樹為宣傳典型;另一方面,澄邁對創建不力的單位和干部均提出嚴肅問責、通報,先后共通報單位128家(次),免職7人,責令14名領導公開道歉,以問責倒逼干部轉變作風。
此外,澄邁還邀請專家和第三方評估公司入駐“把脈”,每個季度進行一次模擬測評,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建立12個“雙創”工作微信群,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據統計,2017年,澄邁完成了2356個問題的整改落實。
“我們將以這次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新的起點,虛心學習借鑒海口、瓊海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先進經驗。”澄邁縣文明辦負責人表示,澄邁將以更大的熱情和力度,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力爭獲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提名,為建設美好新海南作出澄邁新貢獻。
?
?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開展生態文明專題學習 落實發展新理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