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膏、眼影、香水等化妝品進口關稅由10%降至5%;咖啡機、智能馬桶蓋由32%降至10%;礦泉水由20%降至10%;嬰兒尿布及尿褲和部分配方嬰幼兒奶粉降為零……此外,還有自貿協定下的零關稅進口產品8000余種。
2017年年內,一批國內消費需求旺盛的優質產品紛紛列入降稅名單之列。新年伊始,更多優惠的《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也開始執行。更低關稅甚至“零關稅”的到來,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優價的產品;這也正是中國擴大進口、加大開放的實在舉措;更有望為國內供需的轉型升級帶來機遇。
消費選擇更優質優價
“目前,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生效實施的有15個,涵蓋了8000余種零關稅的進口產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近日在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在上述自貿協定的框架下,我國總進口額近1/3的產品可以享受自貿協定優惠關稅的待遇,其中大部分是終端消費品。“這大大豐富了我國消費者的選擇,給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高峰說。
以農產品為例,隨著自貿協定的實施,消費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到來自不同產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比如,東盟的榴梿、荔枝、火龍果等熱帶水果,進口關稅由15%到30%降為零關稅;冰島三文魚進口關稅由10%到12%降為零關稅;格魯吉亞和智利的紅酒,進口關稅由14%到30%降為零關稅;還有新西蘭的牛肉和奶粉等特色農產品都有較大幅度的降稅。
以工業品為例,瑞士部分化妝品進口關稅已經降為零,部分手表進口關稅降低了50%,并將在幾年后降為零關稅;韓國的電冰箱、電飯鍋、按摩儀、美容儀等產品進口關稅降低了40%,并將在幾年后降為零關稅;消費類電子產品等也有較大幅度的降稅。
自貿區協定之外,2017年內中國也幾次下調關稅。2017年11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文,從2017年12月1日起,我國調降187項商品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2017年12月,再次發布《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對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進行調整。
以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這次關稅調整為例。此次降稅產品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服裝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消費品,覆蓋面廣且降幅明顯。
“此次降稅緊緊圍繞消費需求旺盛、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國內一時供給不上的一些優質產品和特色優勢產品進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高峰表示,我國的消費結構目前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逐漸向多元化、品質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在供給側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隨著我國自貿區建設的推進,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產品以零關稅進口到我國,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優價的消費選擇,并推動國內消費供給側的結構調整,推動我國在消費領域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開放承諾正逐步兌現
其實2015年以來,我國已連續多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分別是2015年6月、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主要選取了我國居民在境外購買意愿較強、關稅稅率較高的消費品。到2017年11月,我國已對152個稅號的消費品實施了暫定稅率,平均降幅為50%,涉及一般貿易年進口額109億美元。
“普降關稅是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對本報記者分析,中國正積極履行自己的開放承諾,關稅下降帶來進口商品成本下降,將直接拉動需求上升,從而擴大進口,促進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平衡。
“從過去的高新產品到如今的消費品,降低進口關稅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也認為,這是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下我國外貿思路轉變的表現,有助于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同時也能讓國際市場更多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以2017年12月1日施行的稅收調整來說,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指出,降低關稅為擴大消費品進口、降低消費品進口成本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降低消費品關稅釋放出擴大消費品進口的積極信號。
近年來,中國政府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加快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在2017年11月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進口額增加了5815億美元,占世界貿易增量的將近20%,成為全球貿易復蘇的重要拉動力量。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我國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美國、德國、日本等貿易大國。“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高峰說。
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
根據安排,2018年11月5-10日,中國將召開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將是新一輪對外開放下,中國政府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此外,根據《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948項進口商品實施暫定稅率,2018年稅則稅目數也調整為8549個。中國的對外開放承諾正逐步兌現。
供需結構謀轉型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自貿區項下的零關稅產品還包括許多國內終端消費品制造所需要的中間產品和原材料。不論是終端消費品,還是中間產品與原材料,都有望推動國產消費品的結構升級。
首先是消費的回流。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在消費領域,則體現為有效供給能力與人民消費需求的不適應。
世界旅游組織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游客境外旅游消費達到2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2%,中國游客是世界上境外旅游消費最多的游客。多位專家表示,主動降低消費品關稅,擴大進口,在制度層面解決進口環節成本高問題,有助于將消費者拉回國內市場,將外流的消費力引導、回流入中國本土。
其次是對國內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倒逼壓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何代欣認為,中國不斷降低關稅,內貿和外貿之間的“保護柵欄”逐步拆除,這意味著中國國內產品的品質和價格逐漸與外部世界縮小差距,向全球接軌。而關稅壁壘的降低,貿易和溝通交流的便利化,也將進一步促進國內產品的轉型升級。
“盡管進口商品能填補國內市場不足的空白,但作為經濟大國,國內需求的滿足要更多依靠國內供給。”趙萍說,尤其是隨著人們消費需求升級,僅僅靠進口中高端產品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供需矛盾,還要通過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加快新產品的生產和供給。而關稅調整和進一步開放,將對國內相關消費品行業的轉型升級產生倒逼作用,也有助于推動我國企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關稅調降,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專家呼吁,促進轉型升級還需要多措并舉。一方面要推動跨境電商在通關、倉儲、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化,方便消費品進口;另一方面要致力于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中國制造”,做大做強民族品牌,這才是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立足的根本。
?
相關鏈接:
消費品關稅下降暫未影響海口市場 專家稱或倒逼國內品牌產品升級
化妝品關稅下調 進口化妝品受青睞
遼寧享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利好 減免關稅6205萬美元
瓊企憑原產地證書 去年減免進口國關稅逾1200萬美元
商務部:中國8000余種進口產品享受零關稅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