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開的蟛蜞菊隨風搖曳,為山頭增添一片生機。
昔日禿頭礦坑 今日生態修復披“綠衣”
伴著絲絲涼風,品著空氣中裹夾的泥土氣息,嗅一嗅,周圍還縈繞著一股野花的清香,涼爽而清新。緩緩睜開眼眸,山坳深處,天藍藍,地綠綠,腳下的本地草跟隨涼風舞動身姿,讓人心曠神怡。站在制高點遠眺,群山積翠,礦坑原有的斑駁面已經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綠色。沒錯,秀英區石山鎮永烈山眼前這塊50畝的“地盤”,便是5個月前被取締的非法采礦加工點,短短數月間,它從一個裸露的礦坑,搖身一變,披上“綠毯”,成了生態修復示范點。
據了解,秀英區需修復礦坑共4個,需要修復的總面積為5013.11畝。該區將此類礦坑進行生態修復,回填補種復綠,使其變身“綠氧吧”,以另外一種形式造福周邊居民。
“過去這里滿目蒼夷,在經過生態修復后,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石山鎮城管中隊副中隊長周勇介紹,石山鎮永烈山此處的2個非法采礦點及非法加工點是去年中央環保督辦案,在接到督辦案線索后,秀英區國土、城管等多部門立即聯合執法進行查處,將生活區板房進行拆除,卸掉其非法生產線。“在清理碎石等建筑垃圾后,在平整土地的基礎上,拉土回填覆蓋,并以種植樹苗、播撒草籽,移植蟛蜞菊等多種方式結合,對礦坑進行復綠。”周勇表示,考慮到土質難以蓄水的因素,秀英區聘請專業養護公司定期用灑水車對礦坑綠地進行澆灌養護,確保綠植成活率在90%以上。
據秀英區城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燦介紹,俯視區秀英轄區范圍需進行生態修復的礦坑修復的總面積為5013.11畝,已于2017年12月15日全部完成裸露地表的覆綠工作。目前正在開展“回頭看”工作,將通過航拍等多種形式,不斷查漏補缺,做好后期養護、補種補植工作,持續鞏固提升復綠效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