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奏·百姓說變化
我省去年完成675個共計1000公里農村公路項目,百姓得實惠心中感慨多:
道路變通暢發展勁頭足
“以后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害怕摔跤嘍,可以放心大膽地走路。”1月22日大清早,屯昌縣新興鎮面嶺村65歲的村民鄭敦富從家里往村委會辦公室走去,膠鞋踩在水泥路面上的堅實感,讓他心里感到分外踏實。
鄭敦富腳下這條穿過橡膠林和檳榔林、長約1公里的村路,是進出村子唯一的道路。曾經,摔跤是這條路上隔三差五就會發生的平常事。“有騎車摔的、走路摔的,村里很多人都在這條路上摔過。”鄭敦富說,村路土質差,平日里本就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路面更像一灘爛泥。
“去年摸底調查發現面嶺村的情況后,我們立即制定了方案,投入80余萬元修建公路,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屯昌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閆天文介紹,該段村路從去年12月初開始動工,僅1個多月,長1.13公里,寬3.5米的鄉村公路就已基本建成。
泥土路變水泥路,不僅方便村民出行,同時也為農業生產帶來了積極影響。在屯昌縣楓林鎮石嶺坡村,就有一條3個月前才修好的村路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生產路”。
“原先的道路狹窄且泥濘不堪,不僅農機車進不去,連摩托車都不好走。”該村“兩委”委員陳錦書告訴記者,這條路連接著上千畝基本農田、檳榔林和橡膠林,路邊還有蛋雞養殖合作社,影響著石嶺坡村等3個行政村數千名村民的生產作業。因此,當得知要將這條村路改造擴建時,涉及到的村民均無償讓出土地。
“現在,農用機械設備可以進到田頭,生產和運輸都方便了,大家自主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村民林道桂說。另外,村里還新建了排污管道,改造老舊自來水管道,安裝新的變壓器,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好,生活生產也更加舒心。
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據悉,農村公路六大工程從2017年開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并將675個項目共計100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列入2017年為民辦實事事項。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已累計完成施工圖設計的項目里程11712公里,占計劃的73.4%。開工建設4376個項目7243公里,計劃投資73.5億元,占總計劃的57.7%;675個共計1000公里農村公路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受益自然村莊1105個。
省農村公路六大項目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今年還將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及指導下,按質保量完成“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100%行政村具備通班車條件;全面消滅農村公路現有危橋,100%解決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問題”三大目標任務。
?
?
相關鏈接:
全力保障省“兩會”公共衛生安全 海口開展衛生監督檢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