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聲明重申,在今年3月15日前的“規范管理整治階段”暫停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在城市公共空間新增投放車輛;針對某些運營不善的企業,由于前期涉及大量用戶押金未退還等方面問題,在尚未明確處理結果之前,企業不得以置換名義更新車輛。
在近段時間“共享單車”負面消息頻出,消費者莫衷一是的當口,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針對公眾關切快速亮明態度,在尊重市場規律前提下進行適度調控,通過政企合作等方式規范行業發展方向,值得點贊。
2016年下半年以來,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遍地開花,成為市民短距離出行和公交、軌道接駁的重要工具,對于促進形成綠色、低碳出行方式,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共享單車”的持續、大規模投放,也帶來了局部供大于求、亂停亂放、押金難以退還、違規騎行、影響城市環境和公共秩序等問題,各地紛紛叫停在城市公共空間新增投放車輛行為。
“共享單車”發展至今,各地各部門的管理總的來說體現了包容審慎、鼓勵創新的原則,但隨著“共享單車”發展亂象與弊端逐漸顯現,應當積極探索政府、企業、社會共管共治,推動行業精細化管理,保護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共管共治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消除行業信息不對稱,推動信息公開透明化。前期爆發式增長帶來了無序、失衡,部分企業因運營不善等原因導致公眾利益受損,此時企業應將投放信息、押金監管、責任關系、股權交易等與公眾利益直接相關的信息公之于眾,并主動對接相關部門開展共享共建,繼而在這一基礎上開展評估,研究建立與城市空間承載能力、停放設施資源、公眾出行需求等相適應的車輛投放與管理機制。
令人欣喜的是,若干由企業及相關機構搭建的車輛大數據平臺,日前已經與部分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對接,車輛投放數據、分布圖、騎行熱力圖、用戶騎行距離等信息已開放共享。
引入科技創新成果,推動智能停放設施和智能監管體系建設,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現有技術水平下,通過與智能鎖樁、電子圍欄、車鎖聯動等多種技術的結合,建設智能停放設施和智能化監管平臺,可最終實現“共享單車”的規范停放與行業企業的有序運營。
此外,還應加快推動立法,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出臺運營服務規范和車輛技術標準,在法律的框架內,明確企業進入、退出、投放和停放管理、運營服務要求等,獎懲并舉,為企業行為劃定法律邊界,推動行業規范發展。唯有如此,“共享單車”才能重新成為城市街頭多彩的風景。
?
?
相關鏈接:
整治+約談 海口交警治理共享電動自行車、共享單車亂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