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2018年我國海外油氣投資合作規模將繼續擴大,在重要資源國既面臨不少難得機遇,也需防控多重風險。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7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認為,我國油氣行業“走出去”已進入新階段,多元投資主體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油氣權益產量達1.9億噸,同比增長8.9%,其中民企和地方國企占比已達10%。未來兩年,我國企業海外油氣權益產量還將持續增長。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執行所長白俊表示:“在油氣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入推進的情況下,我國出現更多優秀油氣企業也是可能的。當前需進一步釋放油氣企業潛力,提升油氣企業市場競爭力。”
多國現投資機遇。中國石油俄羅斯公司副總經濟師劉貴洲表示,中國與俄羅斯在上游合作方面有巨大潛力。他說,由于中俄在亞馬爾項目上的成功合作,俄羅斯有意把在北極的多個港口拿出來跟中國合作。
中油國際(印度尼西亞)有限公司總裁宮本才說,印尼有60個油氣盆地,其中22個盆地尚未勘探,其天然氣行業方興未艾,未來還計劃新建5個煉油廠,這些都提供了投資機會。未來五至六年,印尼有34個對外合作油氣區塊到期,新的投資者有機會進入。宮本才認為,投資印尼有靠近中國市場的優勢,運輸成本低,安全性較高。
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海外戰略與開發規劃研究所所長常毓文認為,投資美國油氣資產最好的時機在去年和前年,那時最缺資金,美國油氣生產靈活,可根據油價變動調整生產,更適合中小企業投資。
陷阱和風險仍需防范。不過,對于初次“走出去”的企業,需要謹防商業陷阱,避免疏忽大意招受損失。
劉貴洲說,投資俄羅斯面臨其國家戰略的不確定性、復雜的民族性格和談判文化以及第三方的干擾。他建議在尋找俄羅斯投資項目時,要尋找新甜點,做好技術經濟評價,在談判時步步為營,不要放棄也不要放松,不要追求單贏。
宮本才認為,民營企業“走出去”首先要保證還能“走回來”,要走得平穩,建議選擇風險較小、利潤也較小的項目。
常毓文說,與非洲國家的油氣合作面臨高政治經濟風險和高作業風險,但也擁有油氣合作條款方面的優勢。他表示,海外油氣資產一定要有進有出,而我們現在是只買不賣。如能把握周期性規律,企業就能把握主動。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朝全說,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正在推行的新石油合同IPC會帶來0.5%到1%的收益率提升,但投資伊朗仍面臨稅收不穩定、遲緩的配套建設、超工期責任劃分不清、苛刻的償付方式和國際制裁導致的資金進出困難等問題。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報告認為,2018年,全球重點資源國投資環境風險整體呈下降趨勢,但需注意中東地緣政治博弈及其引發的制裁和地區動蕩風險,美國減稅導致部分國家資本流出和經濟發展減速風險,海合會國家稅費調整帶來的通脹風險,部分資源國因油價回升帶來的貨幣升值風險,新興資源國收緊合作政策的風險以及非洲多國內外矛盾引發的政治、經濟和安全風險。
相關鏈接:
2017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 同比增75%?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