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最近正在熱映。這讓被認為是抗戰期間“衣冠南渡”、保存“中國高等教育火種”的西南聯大,再次受到關注。“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學經歷了什么?”“當年學校中的師生的生活怎樣?”這樣的問題成了不少人關注的話題。而這一切都要從1937年說起。
資料圖:2017年11月1日,游客在西南聯大舊址前留影。當日,正值西南聯合大學建校80周年紀念日。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世界教育史上的長征”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平津淪陷,南開大學遭到日機轟炸,大部校舍被焚毀。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并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隨著戰局急轉直下,長沙也不再安全。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大開始遷往昆明。由于戰時內地交通困難,學校師生分幾路入滇。其中一路200余人步行橫穿湘黔滇三省,被譽為“世界教育史上的長征”。
步行團的師生一路嘗盡艱辛。旅途剛開始,很多同學腳上就“都磨了泡”;途中不時遇上陰雨天,更是狼狽。“草鞋帶起泥巴不少……曾先生(指化學系教授曾昭掄)之半截泥巴破大褂尤引路人注目。”當時剛從清華大學畢業并留校任教的吳征鎰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