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這件事,對博士來說有多難
連日來的大新聞都與“博士”“導師”相關。這其中又以發生在圣誕之夜的西安交大“寒門學子”博士生楊寶德之死最讓人唏噓。
披露的信息里可以看出,楊寶德生前與他的博導周筠之間扭曲的師生關系——他要幫導師洗車、打雜,早晨到停車場接送導師、中午給她買飯、晚上去她家打掃衛生、陪她應酬擋酒……還必須得24小時待命,中午和晚上12點前都不允許睡覺。
網上有人說,不就是打雜嗎,忍著唄;不就是個博士學位嗎,不讀就好了。套用一句雞湯語錄,你不是他,你哪知道他經歷了什么?新聞里說,記者去采訪楊的親戚,對方感嘆說,楊死后“他們家從人上人又跌到了最下面”。光這一句話就能想象楊寶德曾經背負的壓力,以及他的“不懂抗拒”和“徹底絕望”。實際上,對于大多數中國的博士生來說,這種“半點不由己”的弱勢始終伴隨著他們。
學位證真的那么重要嗎?對身處其中的博士們那是天大的事情。
就在一個月前,《自然》雜志在其官網上發表《全球博士生生存狀況調查》,展示了以五千多個問卷為樣本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博士生們面臨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生存環境不容樂觀。顯然這個情況在中國更為嚴重,導師對學生的私生活能干涉到什么程度?答案似乎是沒有邊界。
介乎于傳統和現代之間的師徒關系,絕對權力下失去控制的導師,讓中國高校頂尖人才培養顯得格外詭異和魔幻。在不少地方,學生們稱導師為“老板”,所以,這不是他們傳道授業的恩師,而是前途和命運的掌控者。
這是一個學術的江湖,楊寶德之死揭開的是一種特殊權力濫用的明規則。你若順從、能忍就能活,否則就是楊寶德走上的這條不歸路。
看最近的新聞,周筠被處罰了——意料之中。然而,在筆者看來這并沒有什么意義。個案易解,根源難消。是誰給了導師們為所欲為的權利?又是誰讓我們最頂尖的人才滿心屈辱,卻連個不字都不敢說?
如果真要走上現代教育的道路,擯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那套理論,國外很多現代大學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導師的權責甚至到行為細節都有非常詳細的規定。筆者的一位女性朋友到美國讀博,她的男性導師每次找她談話必開著門,有一次她順手把門關上,導師馬上打開。導師告訴她,這不僅是保護學生,也是保護老師。
嗟呼!既保護學生,也是保護老師,才是我國博士培養制度改革的最終目的。李 艷
?
?
相關鏈接:
被貶腦梗死 美華人博士告其導師涉種族歧視案開審
音樂與科學碰撞 中科院博士搖滾《渴望現場》
博士被騙85萬元 因為她活得太傻嗎
女博士被詐騙85萬 稱泡在實驗室十年 從不看朋友圈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