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帶6歲兒子窮游:磨練意志不妨從生活入手
趙清源
近日,一位來自四川廣元的父親張禹,網絡直播自己帶6歲兒子騎行“窮游”的畫面,引發了網友熱議。這次窮游,父子一人一輛自行車,一路風餐露宿,從廣元出發,途經綿陽、成都,到重慶后再沿原路返回,每天騎行60~70公里,負重7公斤。面對質疑,張禹回應稱,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而是要磨練兒子的心性,這總比孩子整天在家玩游戲強吧。(央廣新聞1月24日)
當前,對子女的過度溺愛,成了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而且,家長基本處于“日用而不自知”的狀態,沒幾個家長承認自己對孩子是溺愛的。即使承認,也不愿改,甚至想改也改不掉。家長以“保姆”式的方法,從衣、食、住行統包到底,唯恐讓孩子累著、餓著、凍著,這種教育方法造成許多孩子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看似與性格、美德有關,其實和很多家長看重的學習成績以及更重要的事情直接相關。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和科學記者約翰·提爾內在《意志力》一書中,引用了對大學生30多項品質所進行的統計,認為絕大多數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品質只有一個:自控。統計表明,想要預測一個學生的大學成績,自控能力是比智商和入學成績更合適的指標。在職場上,也是自控能力強的人更受歡迎。排除智力因素,不管是個人成就、家庭幸福還是人際關系,決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自控。
不過,盡管張禹教育孩子的出發點沒有問題,方法卻有待商榷。同樣是磨練意志,為什么不選一個更貼近生活、更符合孩子年齡特征的方法呢?筆者認為,培養意志力應該從生活入手,以生活技能為載體。這是所有教育的基礎。今天的教育有一個可怕的傾向,叫做“反生活教育”。孩子可以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自己管理自己,只要學習好就行。同樣,如果只讓孩子習得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又是直播,又是騎行,教育就成為一次心血來潮的表演。
張禹與其在“窮游”的路上訓練孩子,不如在生活中訓練孩子;與其大張旗鼓地跋山涉水,不如在日常點滴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生活中不是沒有挫折,克服這些挫折同樣需要耐心,需要意志力,并不見得就比野外騎行容易,而且,這樣的培養方式更加自然,更加符合心理認知和發展規律。畢竟,不會生活比不會騎行更可怕。
?
?
相關鏈接:
“窮游狼爸”回應網友質疑:總比在家玩游戲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